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健康上海12320 > 文章详情

全域打造整合型服务样板,全力守护儿童青少年健康未来丨第六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巡礼

转自:健康上海12320 2025-11-04 10:21:29

2023年至2025年,本市开展第六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预防为主、平急结合;科技引领、前瞻布局”,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增能力,持续提升本市公共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社会治理水平。一批重大项目、重点成果、重要经验从中涌现,进一步健全超大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应急、服务、协同、保障等关键能力,不断满足城市发展和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为此,特别推出“第六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巡礼”专题,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公共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助力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有力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本市建设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典范之一。

近视、龋齿、超重/肥胖、水痘、流感等一系列常见病与传染病,正成为儿童青少年健康面临的严峻挑战。如何破解这一困局?在第六轮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上海市儿童青少年重点疾病整合型防控模式的实践与评估”项目给出了一份答案——通过“精准防控+基层赋能”优化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保障的转变,为全国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儿童青少年整合型服务”样板。

区别于以往条块化防治和碎片化服务模式,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市疾控中心”)牵头实施的该项目,依托数据整合与技术闭环,强化跨部门协作,真正实现了“家-校-社区”全域联动。

01
数据+资源+服务,构建整合型的服务模式

项目通过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监测与干预工作网络和技术支持网络的资源整合,构建了以学生健康需求为核心、以“一校一策”协同服务为路径的整合型防控模式,形成一套可推广的儿童青少年重点疾病防控机制。

一是推动跨机构数据融合,汇集多家卫生机构的学生健康监测数据,实现常见病筛查等核心信息共享,动态生成精准健康档案,并对监测对象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为基层专业人员进校干预提供科学支撑。

二是建立以学生健康需求为中心的工作网络和技术支持网络。通过纵向贯通(构建“家-校-社区”联动机制推动政策落地)、横向协同(整合疾控、近视防控、口腔卫生、精神卫生等多领域专家形成防治合力)、标准统一(制订学生常见健康问题的技术规范与指南,推进防控标准化)和闭环管理(构建覆盖筛查、评估、干预、转诊、随访的全流程管理链条),实现从风险评估到精准干预的服务串联。

三是建立健康副校(园)长为枢纽的学校卫生服务平台,整合市、区两级公共卫生机构与专家资源。借助“一人带动一网资源”的模式,以“一校一策”精准对接学校健康需求,通过一对一指导提升学校自主健康管理能力。

以近视防控为例,上海作为全国近视防控先行示范区,率先启动分级分类整合型近视防控惠民服务。创新采用“精准分级+动态管理”机制,针对儿童五类屈光状态定制干预策略——从户外活动智能手环监测、平光眼镜配戴管理,到高度近视眼底专项检查,实现“一类一策”,目前已建立行为干预、光学矫正与遗传风险评估相结合的全链条防控体系,为每位孩子提供“量眼定制”护眼方案。

肥胖既是一种独立性疾病,也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健康问题的重要风险因素。项目中,市疾控中心联合上海市儿童医院等七家临床医疗机构,通过设立学生绿色转诊通道、增加周末门诊等措施,在学生常见病监测基础上建立“监测-风险评估-转诊/就诊-信息反馈”闭环管理规范。目前,已建立了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一、二、三级预防全流程防控路径。

02
社区+校医+家庭,“工具包”为三方提供技术赋能

如何提升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质量与精准干预能力?项目开发了涵盖传染病、近视、肥胖、龋齿、心理、运动与中医等12套实用工具包,通过对社区、校医和家庭的三方赋能,实现健康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具体来说,通过社区赋能,增强基层卫生人员应对学校卫生事件的响应能力,推动远郊中小学校快速实现卫生服务均质化,提升服务效率与公平性;通过校医赋能,强化校内传染病、牙外伤等事件的现场处置能力;通过家庭赋能,普及家庭自筛与健康管理技能,提高对肥胖、脊柱侧弯等常见病的家庭干预水平,增强家长健康意识和主动健康能力。

在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治方面,项目构建了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科普矩阵,建立“预防-筛查-干预”全链条防控体系。面向学生、家长和学校传播防控核心知识,开发《脊柱王国守卫记》系列科普动画,已在全市三百余所中小学播放,覆盖数万学生与家庭。市疾控中心与12家脊柱侧弯定点医疗机构合作,初步建成“家-校-社区-医院”联动的防治网络。

作为全国最早将儿童龋病防治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城市之一,上海在本项目中进一步推出“开箱即用”的分学段口腔工具包,大幅降低学校口腔健康教育的实施门槛。工具包内含针对中小学生的规范化教学课件与指导手册及交互课件,系统涵盖龋病成因、预防措施、正确刷牙方法等核心知识,并配套详细使用指南,帮助教师将口腔健康教育无缝融入常规课程,实现科普标准化与普惠性。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同样是关注焦点。项目以心身融合为核心理念,将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与干预纳入整体框架,开发出一套“心理行为干预工具包”,目前已在全市试点应用并获良好反响,有效提升校园工作者识别与应对能力、家长情绪养育技能,以及儿童情绪自我管理能力。

项目还打造了全国首个以月度主题为核心的“学校常见传染病月月学”科普品牌,内容覆盖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水痘、流感、疱疹性咽峡炎等学校高发传染病,通过常态化科普推动防控教育关口前移。

此外,“学生伤害预防工具包”有效填补了学校缺乏系统、科学、易用的伤害预防科普资源的空白。该工具将预防知识点转化为教案、教具、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通过健康课程与游戏化教学,将“校园安全”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活动。

“上海市儿童青少年重点疾病整合性防控模式的实践与评估”项目实现了单一病种防治转向多病共防整合型服务的转变,从卫生部门单向推动转为“需求+资源匹配”双向驱动,从机构单点作战发展为“多机构整合、跨部门协同、家校社区医院联动”的运行机制。

该项目推出的《脊柱王国守卫记》 《学生营养评估转盘》等科普作品获外观专利和著作权证书,设计制作的 《倾斜的营养天平》立体图书已在同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减肥奇遇记》动画、《中小学生睡眠指导手册》等获2024年中国健康科普大赛(二等奖)、2024年上海市健康科普大赛奖项(一等奖)。

三年来,32所试点学校通过调用近年学校卫生、传染病防控及常见病监测数据,生成健康数字画像,制定“一校一策”评估与个性化干预清单,针对不同健康问题精准投放工具包,在改善健康指标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意识。

更多阅读

夯实“底座” 、织牢“网络” 、铺设“轨道”、完善“体系”!健康科普构建立体“新生态”丨第六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巡礼

“一个码、一张图、一家基地”数字监管让卫生健康随时随地“看得见”丨第六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巡礼

“智慧赋能+技术突破”为健康之城筑造“硬核屏障”丨第六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巡礼

平急转换 高效应对 全面守护:上海持续完善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丨第六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巡礼

本市传染病临床诊治网络体系实现多维度跃升丨第六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巡礼

提升公共卫生韧性能级,构筑超大城市“防火墙”!上海打造传染病防控新范式丨第六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巡礼

投稿提示

欢迎本市卫生健康工作者投稿,相关科普文章与视频等经所在科主任审阅后,投稿至单位宣传部门,经宣传部门提交“健康上海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