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胃调和肠道康,中医专科妙招多
——浦东新区浦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脾胃病特色专科门诊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归昌路250号,建筑面积4660平方米,核定床位50张。下设荷泽路分中心及三个服务站,服务辖区6.25平方公里、40个居委,常住人口16.4万。中心是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浦东新区文明单位。



作为上海市首批国家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层培养基地,上海中医药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医临床教学基地,中心中医科团队实力雄厚,现有在编人员中医医师1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3人,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4人,外聘中医专家11人。中医科以“全专结合”为抓手,形成了“一人一专病,一人一技术,一院一品牌”的特色发展模式。

2024年,中医脾胃病(胃肠疾病)成功入选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病专科(社区)能力建设项目。近年来依托上海市大肠癌专病联盟、张存钧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浦东新区社区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浦东新区肠息肉中医临床特色优势品牌项目等前期积累,不断聘请专家团队下沉指导,优化方案,迄今已形成了一支对多种胃肠道疾病疗效确切的中医特色专科团队。
胃肠道疾病为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中心已形成胃痞病(慢性胃炎)、便秘病(功能性便秘)、肠瘤(结直肠息肉)3个具有代表性的优势病种,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且高质量的基层中医诊疗服务。2024年10月立项至今,特色病种累计诊疗达8578人次,广受患者好评。
胃痞病:胃痞是以自觉心下痞塞胀满不舒为主症的疾病,又称痞满。一般以自觉脘腹痞塞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特点。
便秘病: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硬,或粪质不硬,但便而不畅。在未用通便剂的情况下,每星期排便次数不超过3次,并持续2个星期以上。
肠瘤:广义的肠息肉是指高出于周围肠道黏膜的局部隆起性病变,肠息肉有四大临床表现,包括便秘、腹泻、腹痛、便血,也可以无症状,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癌主要的癌前病变。
在传承张氏内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浦兴脾胃病专科结合社区实际和项目组成员前期治疗疾病经验(如消蕈化浊方的创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中药复方、隔物灸、耳穴压丸、穴位敷贴、穴位埋线、穴位按摩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效果获得了社区居民的好评。
选穴:主穴:脾俞,大肠俞,小肠俞等;配穴:腹型肥胖加带脉,高血压加血压点,高脂血症加三焦俞,糖尿病加胰俞。具备健脾调肠,化浊消蕈的疗效。

取高良姜5克、紫苏梗5克、丁香5克等打粉制成药饼,点燃艾柱后将其置于药饼之上对穴位施灸,选穴:中脘、气海、关元等。具有补气健脾,和胃降逆的疗效。

耳部取对应脾、胃、三焦、大肠等部位的穴位。具有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的疗效。针刺部位选取天枢穴、支沟穴、足三里等穴位,消毒后毫针刺入1-1.5寸,得气后留针30分钟,行平补平泻针法。

患者言某,男,63岁,2023年11月7日就诊。
主诉:反复上腹部不适数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数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不适感,隐隐作痛,伴上腹部胀满感,无反酸烧心,无恶心呕吐,曾至外院查胃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具体报告未见),曾间断口服奥美拉唑等药物后稍有好转,症情仍反复。现患者为求中医药治疗,遂前来就诊,目前患者自觉上腹部胀满,伴隐隐不适感,受凉后加重,伴面色萎黄,四肢乏力倦怠,喜叹息,脉细弦,舌淡红苔薄。
既往史:肺气肿病史
查体:神清,精神可,语态清晰,查体合作。腹部平坦对称,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壁无皮疹、色素、条纹、瘢痕,无腹壁静脉曲张,无疝及局部隆起。肠鸣音正常,未闻及震水音及血管杂音。腹壁柔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等。未及腹部包块。
诊断辨证:
中医诊断:胃痞病(脾胃虚弱证)
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则:健脾益气,和胃安中
处方:
拟方如下:
党参15克、炙黄芪15克、茯苓9克、白术9克、南沙参15克、山药9克、扁豆9克、制黄精9克、香附9克、佛手6克、枸杞子9克、白芍15克、陈皮6克、蛇舌草30克、炙甘草6克、大枣9克
×14剂,日1剂,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
按语:
张存钧主任认为多数胃痞病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土虚木横,且疾病日久可伤及肺肾两脏,因此在治疗时不仅要注重疏肝健脾,也要注意顾护肺肾。
本例患者典型的脾胃虚弱型胃痞病,在治疗时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补气健脾,加上黄芪、大枣增强补气力度,予香附、佛手疏肝,陈皮、茯苓、白扁豆祛湿,恢复脾胃运化功能。山药、黄精脾肾双补,枸杞、白芍肝肾同补,南沙参肺胃双补,顾护五脏。最后考虑到患者属于萎缩性胃炎,加上蛇舌草清热解毒,预防癌变。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张主任辨证论治与整体观相结合,不仅解决脾胃问题,也考虑到顾护五脏,且用药轻灵,恢复脾胃枢纽功能。
本专科团队成员中医医师11人,中医护理4人,包括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8人。由上海市名中医张存钧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中心主任张蓉为项目负责人,杨燕青为专科负责人。

张存钧,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上海市名中医,2020年获“上海市从事中医药工作五十年”证书及首届“上海市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称号。
出身中医世家,先后师从其父张龙孙、“国医大师”张镜人教授;海派中医流派“张氏内科”第12代传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张氏内科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从事中医药工作五十余载,擅长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及肠道疾病。

张蓉,浦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中医全科主任医师,致力于中医药服务的应用和推广,在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治上有着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承担多项市、区级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多篇,获得专利授权5项,以主编、副主编出版论著4部。

杨燕青,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浦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任,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学术共同体成员,上海市社区好中医,浦东社区名中医,浦东好医生。
从事社区中医药工作二十余年,擅长以中医药技术治疗胃肠病、肺系病和虚病,尤以肿瘤术后、癌前病变(如肠息肉、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的中医药调理,以及慢性咳喘病、老年虚病的中医药防治为特色。
门诊地址:浦东新区归昌路250号2楼中医科
专科门诊时间:周一、三、五全天;上午8:00-11:30,下午13:30-16:30
专家门诊时间:隔周周三下午13:30-16:30(具体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
欢迎本市卫生健康工作者投稿,相关科普文章与视频等经所在科主任审阅后,投稿至单位宣传部门,经宣传部门提交“健康上海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