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你知道吗?大年初七要吃“它”丨闵行情

转自:今日闵行 2025-11-03 21:50:59

我们所经历的

正在成为过去

我们所留下的

是这一方水土和文明存在过的痕迹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三十一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骏博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来诵读《俗门俗事》今天,你将听到的是《人日思归

点击收听音频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大年初七是“人日”,之前的六天则是“说畜日”。“人日”又称“人胜节”“人辰”“灵辰”等,是一个具有上千年悠久历史的节日。相传天地初开时,女娲捏泥造物,前六日造出鸡狗等动物后,第七日造出人类,故而正月初七即为“人日”。

《荆楚岁时记》引董勋《问礼俗》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因此,“今一日不杀鸡,二日不杀狗,三日不杀猪,四日不杀羊,五日不杀牛,六日不杀马,七日不行刑,亦此义也。”

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人日”习俗丰富多彩。比如“戴人胜”,以寓吉祥;赠花胜,以表祝贺;食“七菜羹”,以求人好事圆。

因有重要习俗“戴人胜”,所以“人日”也称“人胜节”。人胜是一种饰品,妇女们于“人日”剪彩为花,或剪彩为人,或镂刻金箔为人形,贴于屏风、床帐,或戴在头发上,以祈福避灾。《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帖屏风上,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戴人胜,以寓吉祥(资料图片)

其中,《荆楚岁时记》解释“戴人胜”的寓意,是“剪彩人者,人入新年,形容改从新也”,也就是新年要面貌焕然一新的意思。这一习俗从魏晋时期就开始流行,唐代起愈加重视,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镂人胜,又大宴群臣赋诗过节,而民间则剪彩相互赠送。唐代李远的《剪彩》诗中,便有“翦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双双衔绶鸟,两两度桥人”的句子。

“人日”的应节食品是“七菜羹”,是将七种蔬菜切碎合煮成羹汤,食之,则可以为新年祈福,也可以预防百病。这一食俗在现代已经式微了。但有趣的是,日本民间还有食用“七草粥”的风俗,从江户时代流行至今(随着19世纪中叶日本“脱亚入欧”,时间由农历正月初七改为公历的1月7日),日本的俳句中还有对七草粥“粥味滴滴佳,肠中春欲苏”的赞美。其实,此风俗正是从中国的古俗“七菜羹”而引入的。

七菜(网络图片Dy Elia63369

七菜羹(网络图片:味谷的厨房

此外,以人日天气占卜全年人口平安与否,谚谓:“人日晴,人民宁。”上海旧俗人日吃赤豆饭,如冬至吃赤豆粥一样,谓赤豆能驱除疫鬼。在本地竹枝词中亦有提及:

灵辰人日岁时祥,煮饭因缘赤豆香。
尚武精神齐用力,南方强等北方强。
(倪绳中《南汇县竹枝词》)

闲从人日说平安,荠菜新鲜作粉团。
待得佘山新笋出,兰芳沁齿欢加餐。
(黄霆《松江竹枝词》)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三十一们邀请了上海市骏博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来诵读《俗门俗事》。“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习也”,大抵意为地方流行的生活习惯。本书作为“发现闵行之美”文史系列丛书“民艺乡俗”辑中的一册,主要针对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等内容进行叙述,以四季为时间线,带读者感受闵行传统民俗文化的移风易俗。

2025年11月起,第三十一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朗读:上海市骏博外国语学校 八3班 周丰菁
编辑:陈依婷

初审:方佳璐
复审:石思嘉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