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金秋,各中小学运动会陆续拉开帷幕,校园里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竞技的激情。然而,如果赛前热身不充分,肌肉僵硬,短跑起跑、冲刺等动作极易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特别是一种名为“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的特殊损伤也进入了高发期,值得广大学校、家长与学生高度警惕。
不是骨头“脆”,而是肌肉“拽”
近期,上海市儿童医院骨科门诊和骨科急诊接诊了多名在短跑冲刺后突发髋部剧痛、难以起身甚至无法行走的学生。经诊断,他们不是普通的拉伤扭伤,而是骨折了!而且是一种青少年阶段特有的损伤——髂前上棘撕脱骨折。
该损伤并非因为骨骼质量差,其原理更像一场“肌肉与骨骼的拔河”。位于大腿前侧的缝匠肌猛烈收缩时,产生的巨大拉力会超过其骨盆附着点——髂前上棘的承受极限,从而将一小片骨头硬生生“撕”下来。
为何此伤情“偏爱”青少年?核心原因在于其特殊的生长发育阶段。上海市儿童医院骨科沙霖医师解释,一是因为生长板是“薄弱环节”:青少年骨骼未完全成熟,连接骨骼与肌肉的“生长板”强度较低,成为受力时的结构短板。其次,肌肉与骨骼发育不匹配:骨骼快速增长时,肌肉和肌腱可能相对紧张,在突然发力时,所有拉力会集中作用于未成熟的骨骺上。最后,许多小选手在运动会比赛前爆发性动作与准备不足:短跑起跑、冲刺等动作需要缝匠肌剧烈工作。若赛前热身不充分,肌肉僵硬,便极易导致损伤发生。
防大于治:运动会前的“安全必修课”

沙霖表示,避免损伤,预防远胜于治疗。学校与老师应督促每一位参赛学生,在站上起跑线前,务必完成以下“安全必修课”。
充分的动态热身:进行至少10-15分钟的动态拉伸,如高抬腿、后踢腿、弓步走等,激活肌肉与心肺。学习正确技术;掌握科学的起跑与冲刺姿势,避免动作变形带来的额外风险;热身或比赛中感到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向老师报告。
一旦发生,如何科学应对?沙霖提醒,若在突然发力后感到髋部前侧剧痛,并伴随肿胀、跛行,应高度怀疑此损伤。请立即遵循进行紧急处理:立即停止运动,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痛处,加压包扎与抬高患肢,有条件的话拄拐行走,患腿避免负重并前往医院骨科急诊,通过X光或CT检查明确诊断。
医生介绍
沙霖,男,40岁,博士、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为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赵金忠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新华医院儿骨科及脊柱中心主任杨军林教授。2013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骨科工作,2025年5月入职上海市儿童医院骨科。擅长的专业为儿童四肢骨折及运动损伤的诊治,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盘状半月板的微创治疗、腘窝囊肿的关节镜下微创治疗、骨骼未成熟儿童青少年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髌骨脱位患儿的保守及微创手术治疗以及肩髋膝踝关节的关节镜下手术及操作,迄今独立完成儿童关节镜手术超过500例。2019年在全美儿科排名第一的波士顿儿童医院运动医学部进修,指导医生为BCH运动医学部主任Mininder S. Kocher,教授。学术任职: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小儿骨科专业委员会运动医学学组委员。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多篇儿童运动医学相关论文。多次在COA、CAOS、ISAKOS、APKASS等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发言。
编辑丨严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