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科协 > 文章详情

科学家造了种“致命香水”,蚊子闻到就冲过来送死

转自:上海科协 2025-11-03 11:11:38

编译:高杰

夜晚最深沉的绝望,
莫过于黑暗中耳边响起的
那阵“嗡嗡”声……

蚊子,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生物,实则是全球公认的最危险动物之一。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每年超20亿人面临蚊媒疾病威胁,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通过蚊子传播,夺走百万条生命。更棘手的是,传统杀虫剂已让蚊子产生耐药性,普通防蚊液又对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束手无策。

10月24日,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在《自然·微生物学》发表的新研究带来了灭蚊新思路:他们改造出一种能释放“致命香水”的真菌,可吸引蚊子自投罗网,杀蚊率超90%,且对人和益虫完全无害

PART 01
绿僵菌的“诱杀”潜力

该研究始于对绿僵菌”(Metarhizium)的长期观察。这种真菌天生是蚊子的天敌,其孢子接触到蚊子体表后,会穿透外骨骼钻进其体内,最终从内部杀死蚊子。但问题在于,天然绿僵菌只能被动等待蚊子接触,无法主动吸引目标,灭蚊效率不高。

长叶烯对蚊子有吸引力

研究团队在观察中发现了一个现象:被绿僵菌杀死的蚊子尸体(僵虫)周围,总会聚集更多蚊子。通过化学分析,他们找到了关键——僵虫会释放一种叫“长叶烯”的挥发性物质,这种物质带着类似松针的清甜香气,对蚊子有极强的吸引力,而且在蚊子的嗅觉系统里,有专门识别长叶烯的LOR受体。就像人闻到美食香味会忍不住靠近,蚊子感知到长叶烯后,会本能地飞向气味源

而绿僵菌正是利用这一点,用香气吸引新宿主,实现孢子的扩散传播——这是绿僵菌在长期演化中形成的“主动捕猎”策略。

PART 02
基因改造让真菌“持续放香”

天然绿僵菌只在杀死蚊子后才会释放长叶烯,效率较低。为了让它成为实用的灭蚊工具,研究团队启动了基因工程改造:他们把松树中负责合成长叶烯的基因,植入到毒力更强的平沙绿僵菌中,培育出名为Mp-Tps”的工程菌株。

Mp-Tps菌株不需要等杀死蚊子才放香,而是在普通的麸皮、水稻壳培养基上就能持续释放高浓度长叶烯。更关键的是,这种培养基成本极低,为大规模生产打下了基础。

Mp-Tps可吸引并消灭实验室饲养的成年白纹伊蚊

1立方米的蚊笼实验中,改造后的Mp-Tps菌株展现出显著优势:白纹伊蚊、中华按蚊(疟疾主要传播媒介)等常见蚊子飞向工程菌的次数是野生菌株的3倍多,停留时间也大幅增加。孢子附着量的提升,让蚊子死亡速度加快了1.4

PART 03
实战测试效果显著

研究团队在107立方米的大房间里做了半现场试验,模拟真实生活场景:不仅放入野外抓的野生蚊子,还安排了志愿者(模拟人的干扰),甚至摆上对蚊子有强吸引力的开花植物翠芦莉。

结果让研究人员振奋:志愿者的存在对Mp-Tps的诱杀效果毫无影响,即便可以选择叮咬人类获取血液,蚊子仍会被长叶烯吸引。虽然翠芦莉香气会轻微削弱长叶烯的吸引力,但最终蚊子死亡率仍稳定在90%以上,远超世卫组织对蚊媒防控工具设定的80%合格线。

真菌培养物在大空间内吸引并消灭野生捕获的白纹蚊子的能力,无论是否受到人类或植物气味的竞争干扰

对于安全性,长叶烯早已广泛用于香水和化妆品工业,对人体无毒无害;而绿僵菌本身是土壤里的常见真菌,只攻击蚊子等昆虫,不会对人、宠物,或蜜蜂、蝴蝶等益虫造成伤害。实验证明,工程菌在环境中会自然分解,不会造成污染

PART 04
应用前景

这项技术距离走进日常生活也并不遥远。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计划开展户外田间试验,未来可能出现两种应用形式:一是户外用的“诱杀站”,可放置于公园、稻田等区域,里面放着散发长叶烯的培养基,吸引并杀死周围蚊子;二是家用的 “灭蚊盒”,靠香气诱蚊,且没有化学药剂的刺鼻味。

在全球层面,这项技术对疟疾防控意义重大。在非洲等疟疾高发地区,传播疾病的按蚊已对多种杀虫剂产生耐药性,而Mp-Tps菌株对按蚊同样有高效杀灭作用。

不过研究团队坦言,目前还有优化空间:比如进一步提升长叶烯的释放浓度,让真菌在雨天也能保持效果;或者针对不同地区的蚊子种类,调整菌株的诱杀特性。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生物防治技术,正在开启灭蚊的新时代。

数据图及参考来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4-025-02155-9

封面图:豆包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