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洗头或挠头时,
突然摸到几个突起的“小疙瘩”?
忍不住想抠一下!
问题来了,
头皮上的“小疙瘩”到底是什么?
能抠吗?

专家提醒:
如果抠下来的
是白色或者淡黄色的小颗粒,
可能是因为你“太油”了,
头皮油脂淤积在毛囊皮脂腺导管里
“浓缩”而成。
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
不仅提示有致病风险,
还可能是癌症信号!
头皮出现这4种情况
千万要注意!
头屑+丘疹,当心是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于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也就是说,爱出油的地方,都可能发生脂溢性皮炎,头皮也不例外。
头皮部位的脂溢性皮炎,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头皮屑、红色皮疹,类似鳞屑,严重的还可能出现丘疹、油腻性结痂、糜烂、渗出、脱发等症状。
小疙瘩里带脓,可能是毛囊炎

一般情况下,如果头皮摸到小疙瘩,同时还伴有头皮发痒、红疹、脓疱、分泌物等,这可能是毛囊炎在“作祟”。
细菌、真菌都可能引起毛囊炎。其中一种叫“马拉色菌”的真菌,更是引发此类问题的“常客”,约能占到头皮真菌总数的96%左右。不过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马拉色菌通常只有达到一定条件才会致病,例如头皮油脂分泌过多、免疫力低下、头皮清洁不到位等等。如遇此类情况,建议去医院做个真菌检查,对症治疗。
鳞屑带红斑,或是头部银屑病

头部银屑病一般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覆盖厚鳞屑的斑块,常常沿着发际分布,又因鳞屑与头皮的皮脂相互交杂,多呈灰白色。
由于增厚的鳞屑紧缩,头发可能成束状,像毛笔一样,称为“束状发”,这也是头部银屑病的一个典型特征。
头部银屑病可能引起暂时性脱发,假如炎症累及毛囊,还可能出现继发性脱发。目前头部银屑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只能通过药物缓解与控制。
脓包伴出血,警惕头皮癌

作为人体皮肤的一部分,头皮表皮中的基底细胞、鳞状细胞其实均存在癌变风险,部分皮肤癌(例如黑色素瘤)也可能出现在头皮。
头皮癌早期的症状相对不明显,还和毛囊炎的症状有些相似。如果摸到头皮上有异常的肿物或者凸起,且生长速度较快,表面出现糜烂、溃疡、触之易出血等情况,还是及时去医院检查,排查下头皮癌的风险。
不要随意抠头皮!
当心秃顶、感染找上门
即便排除了上述疾病的风险,也不建议大家随意频繁抠弄头皮,很可能带来以下后果:
容易破坏毛囊,影响头发生长

用手抠弄头皮时,要是不小心“用力过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出血,形成皮肤增生、疤痕。如此一来,可能形成瘢痕性脱发,让头皮变得又秃又硬。
易影响皮脂分泌,诱发毛囊炎
手指对头皮的频繁触碰,会使得头皮皮脂分泌增加,头发变得油腻腻的不说,过多的油脂还容易堵塞毛囊,增加毛囊炎的发生风险。
可能引发感染,导致头屑增多

手指的物理刺激容易损伤角质层,导致头皮屏障功能减弱,加剧正常头皮屑的脱落。而抠弄的行为还可能引入真菌、细菌,刺激头皮,引起炎症,导致头皮屑异常增多。
想要头皮健康
做好4件事!
注意洗头方法

●洗头时,不要用指甲刮头皮,而要用指腹以画圈的方式按揉清洗。
●洗头水温过热,容易导致头皮和皮肤发干,40℃左右的水温为宜。
●洗发水打出泡沫后再抹到头发上,护发素宜涂到离发根1-2厘米的地方。
洗头频率有讲究
●油性发质、皮脂分泌旺盛者,建议每天或隔天洗一次,避免油脂堆积;
●干性发质、头皮易干燥起屑者,2-3天洗一次更合适;
●中性发质、油脂分泌适中者,隔天或隔2天洗一次即可。
选择合适的洗护产品
●干性发质可选氨基酸系,如月桂酰谷氨酸钠洗发水,对头皮刺激小,保湿力强,去污力相对较弱。
●油性发质可选硫酸盐类,如月桂醇聚醚硫酸钠/铵等成分。这类洗发水清洁能力强,但过度使用会导致头皮、头发损伤,建议与温和的洗发水替换用。
●头皮屑过多者可选含有吡硫鎓锌、酮康唑等成分的洗发产品。
避免吃油腻辛辣食物

油腻辛辣的食物会刺激皮脂腺的分泌,再加上熬夜、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及高节奏的生活等,都会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加剧头皮出油和长头屑。
祝大家都有清爽的头皮,
以及一头浓密美丽的头发!

申工社综合整理自生命时报、腾讯医典、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官微等
本期编辑:狄佳倩
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