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孩子心情也会“感冒”?这份心理防护指南请收好!

转自:今日闵行 2025-10-24 17:18:02

你家孩子是否总抱着手机不放?

是否经常情绪低落或莫名发脾气?

别急着责备

这可能不是叛逆

而是心情“感冒”了!

数据显示

全国近三千万青少年正面临情绪困扰

本期《健康总动员》节目

请来心理专家

教您识别信号、科学应对

让爱的陪伴成为最好的“心理疫苗”!

孩子出现哪些信号需要特别关注?

除了常见的厌学、焦虑,这些细节更值得注意:突然不爱说话、失眠、成绩大幅下滑、抱怨身体不适却查不出原因。特别是遭受过校园欺凌的孩子,未来精神疾病风险会增加3—8倍!

记住:情绪问题会“伪装”成身体不适或行为异常,需要细心观察。

家长最容易陷入哪些误区?

三大误区最致命:一是过度呵护,让孩子变成“温室花朵”抗挫折能力差;二是沟通缺失,留守儿童抑郁风险高出10%;最严重的是近半家长把心理问题当“性格问题”,拒绝专业帮助。要知道,心理感冒和身体感冒一样,都需要及时干预!

发现孩子情绪异常,家长该怎么沟通?

先做“听众”再做“说客”。当孩子考试失利,别急着说“你怎么这么笨”,试试换位思考:“是不是最近压力大?我们一起找找原因。”周末组织家庭聚会,在轻松氛围中敞开心扉。

记住:沟通的本质是共情,不是说教。

除了说教,还有哪些立竿见影的亲子互动技巧?

试试这些“心理瑜伽”:每天15分钟“纯游戏时间”(不带教育目的);共同养绿植培养责任感;创建家庭情绪日记本;设计“压力释放暗号”(比如轻拍肩膀表示需要拥抱)。这些方法比唠叨有效10倍!

除了家庭,还有哪些资源可以求助?

现在已形成“家校医社”联动网络:学校配备心理教师和课程;社区设立心理咨询点,组织亲子活动;专业医院开展筛查转诊服务。如果孩子问题较严重,请勇敢寻求专业帮助——就像发烧要看医生,心理感冒也需要专业治疗!

如何打造让孩子主动倾诉的家庭氛围?

三个“魔法改变”立竿见影:设置每周家庭开心分享会(每人说三件暖心小事);把考试怎么样换成今天有什么新发现;建立不批评日让孩子畅所欲言。最重要的是,家长要示范如何正确处理情绪——生气时明说我需要冷静五分钟,而不是摔门而去。

本期嘉宾

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 主任医师 蒋怡华

(点击收听节目完整音频)

记者:高姗姗
编辑:张瑾欣(实习)
初审:岳顺顺
复审:何婷婷
终审:茅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