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闵行教育 > 文章详情

劳动教育“闵行样板”:为学生注入“幸福生活力”②

转自:闵行教育 2025-10-20 21:59:35

金秋采撷,硕果盈枝。闵行区中小学劳动教育迎来丰收季!闵行教育推出系列推文,分享区域内30所优秀学校代表的经验与亮点。包括10家劳动教育成果优秀展示校,8家优秀劳动教育案例获奖学校代表、12家浦江劳动教育基地、第五期名师名校长“高峰计划”张蕊基地学校、上海市小学育人环境建设与管理研究实训基地校。

本期介绍的是平南小学、诸翟学校、华漕学校、七宝鑫都和华师永德。

平南小学

上海市闵行区平南小学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秉持学校“爱满平南,让每个都学好”的办学理念,以教育数字化为突破口,整合美育与科技教育特色,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将线下实践指导与线上APP平台深度融合,构建“启智-奋进-筑梦”三阶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制定《分年级劳动任务清单》。学校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践-家庭延伸”三段式实施,让学生在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理解“劳动创造幸福”的价值内涵,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目标。

学校开展“我为母校设计礼物”劳动教育主题,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设置彩璃工作坊、趣味扎染、创意纸艺等子项目,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指导自主创作劳动作品,并举办“一米博物馆”策展活动。通过主题场景布置、作品工艺讲解、互动体验演示等形式,立体呈现扎染书签、彩璃拼贴画、无土栽培微景观等劳动成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与习惯,深化对劳动价值的认知,激发劳动热情,塑造同学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今年,学校精心设计“小种子大梦想”劳动教育特色活动。孩子们用劳动果实制作辣椒花束,感受红红火火的美好寓意。从一粒细小的种子播撒进土壤开始,孩子们和农作物一起慢慢成长。同学们通过亲手劳作,感受“丰收”的喜悦。

诸翟学校

闵行区诸翟学校立足九年一贯制学情,深度构建以“绿色劳动”为核心的校本劳动教育体系,开发的校本课程覆盖全部年级。编写《劳动实践手册》《节气厨房食谱册》等校本资源,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支持体系。

创新打造四大品牌项目,构建“种-食-展-评”一体化实践闭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劳动价值,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AI+乐心农场” 以科技赋能农耕,让学生亲历作物种植全流程;“绿叶集市” 融合生产交易,在实践中理解劳动创造价值的意义;“非遗堆绣” 融入传统技艺,利用废布料创新设计,在手工创作中感受劳动的文化价值;“节气厨房” 结合时令特色,让学生体验从食材处理到美食制作的乐趣。

学校联动校家社三方资源,构建“学校主导、家庭基础、社会支持”的劳动教育协同机制,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劳动育人格局。建成食品安全体验馆、无土栽培实验室等智能实践基地,为劳动教育提供多元场景。通过真实的生产、制作与交易实践,学生不仅深化了对劳动价值的认知,更在过程中提升劳动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目前,该体系成效显著,已成为区域内极具辨识度的劳动教育特色名片。

华漕学校

上海市闵行区华漕学校构建了层次分明、资源融合的劳动教育体系,系统开发了贯穿小学至中学的系列课程与实践活动,帮助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学校依据学生成长规律分层设计课程:小学侧重劳动意识与基础技能,开设整理、家务、手工等课程;中学则拓展至机器人编程、3D打印等科创内容,并融入社区调研、企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注重与科学、数学等学科融合。

通过校内外资源整合,学校打造多元劳动场景。校内设有“华草园”种植区、剪纸工坊及天台“梦象园”等实践平台;校外与华漕农科院、纪王鸟类保护区等单位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引入专业人员指导,拓宽学生视野。

为形成育人合力,学校建立“四级评价机制”,推动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参与,构建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闭环,全面评估并促进学生劳动素养提升,彰显育人实效。

七宝鑫都

上海市七宝中学附属鑫都实验中学秉持 “全面发展、以美育人、以劳促行” 的教育理念,以 “美劳共育” 为育人方向,构建特色实践课程及活动。

严格落实劳动教育每周一课,艺术与劳动深度融合。构建“基础型- 拓展型-创新型” 三级美劳校本课程体系。“纸艺制作”“云肩制作”等基础课程,培养基础劳动技能与艺术感知力;“鑫花园种植”“剪纸”“传统泥塑” 等12门选修课程,侧重工艺技巧与审美表达;结合莘庄工业区资源,推出 “博物馆美育课程”“废弃材料创意设计” 等跨学科项目,将工业元素转化为艺术表达。创新美劳活动载体,依托 “鑫” 花园种植基地,打造“一园一廊一坊” 劳动实践空间,开展劳动实践。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学生在美的创造中感悟劳动价值,在劳动实践中提升审美素养,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锤炼动手实践能力。

围绕 “美劳共育”主题,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劳动月系列活动。包括美劳共育展示评比、中国力量讲座与废料搭建活动、家务技能比赛和家庭管理经验管理。邀请“劳模”进校园,弘扬“劳模”精神,联合大队部,定期开展敬老志愿服务。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匠心精神与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将劳动体验转化为艺术表达,以艺术创想赋能劳动实践,着力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 “以劳塑魂、以美润心” 的教育生态中全面成长。

华师永德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闵行永德学校以“三全育人”为理念,以“劳动周”为特色载体,推动劳动教育从理念走向行动、从课堂走向生活。通过系统整合家校社资源,创新劳动教育模式,以协同为基,以劳动为脉,赋能成长新生态。“三级联动”机制整合资源,构建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体系。架构“护航工程”,织密协同育人网络。创 “幸福家庭”,办家长学校、设导师,研劳动微课程,强化家庭劳动教育。造 “劳动驿站”,联多方资源、辟基地,设实践项目,拓宽劳动实践渠道。

针对需求与学生劳动技能薄弱点,设计有助于学生成长又具有实际意义的劳动周主题。校内外实践深入融合,依托“百草园”“萌宠乐园”“果蔬天地”等特色实践场所,打造沉浸式劳动体验。学生通过种植、养护、采摘等全流程参与,亲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劳动真谛。打造“忆亩田”“森夏时尚设计”“友爱蓝志愿打捞”等特色项目,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

校外联合华师大、吴泾镇文明办,开展“十岁成长田”“守护母亲河行动”黄浦江河道清洁等项目。学校注重素养培育,设计递进式任务链。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不仅在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更在团队协作中收获了成长与快乐。通过系统化的组织管理、特色化的课程设计、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及科学化的评价机制,切实将劳动教育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必修课”。

来源:区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