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放大自贸试验区的辐射带动效应,更好发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风向标”作用,10月15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发布《第二批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
这一次,静安成功入选!
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长宁、普陀、青浦、嘉定、金山等重点区域,以及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非自贸试验区区域)、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组成第二批“8+1”联动创新区。
这标志着静安在深化制度型开放、提升国际化能级方面再上新台阶。

《建设方案》有哪些特色亮点?来看图解⬇️

静安联动创新区总面积约13.9平方公里,涵盖南京西路高端服务集聚带、苏河湾滨水商务集聚带和中环两翼创新创意集聚带三大功能板块,协同推进高端要素保障和营商环境建设。
在复制推广《建设方案》中部分通用性制度创新经验基础上,静安将立足区情特色,重点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持续推出务实创新举措,包括:
推动张园专用型保税仓库数字监管迭代升级。推动首发经济多种贸易业态高质量发展,推进实施首发经济白名单制度。支持开设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全市退付点,鼓励在“即买即退”环节开通电子退付功能。进一步优化普通化妆品备案管理流程,建立常态化监管服务模式,做大化妆品国际贸易平台。允许符合条件的化妆品企业探索开展化妆品个性化服务,对其备案的风险较低的普通化妆品现场提供包装、分装等服务。
此外,通过聚焦跨境数据流动痛点,静安区正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力争成为中心城区制度创新先行者:
针对过往企业面临的合规流程繁琐、政策理解差异等问题,静安区将在中央网信办和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创新设立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集政策咨询、合规辅导、材料报送于一体的“一站式”全流程服务。该举措将显著提升企业跨境业务便利度,为企业安全、合规地“走出去”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促进高水平合规数据跨境流动。
通过深化专业服务业双向开放,静安区将持续打造高能级开放型专业服务产业生态:
依托联动创新区和“全球服务商计划”,推动制度型开放与产业协同双提升,进一步增强区域国际服务辐射力。支持律师、会计、咨询等机构设立海外分支,建设“一站式出海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法律、人力、投资、金融等全链条服务,助力本土机构参与全球竞争。设立境外投资咨询服务点,深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和外商投资性公司设立登记机制,吸引跨国资本布局前沿领域。探索“数通链谷”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和合规咨询服务中心,为企业出海提供低成本、可复制的数据合规解决方案,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边界。
通过优化未来产业创新服务供给,打造“孵化—转化—金融—要素”四位一体创新体系,全面增强城区创新策源与产业承载能力:
依托区块链、超高清视听、美妆健康等产业基础,联动市北、大宁,及临港片区建设高水平孵化器,加快推进“美创静界”“视听静界”建设,深入打造“上海区块链测评中心”。深化与自贸区、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重点实验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静安样本”。依托静安融资服务中心、跨境金融服务中心,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为科创企业提供全链条、低成本金融服务,支持区内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支持重点企业引进高科技领域与技能型外籍人才,扩大静安区重点产业代表性企业名单并给予一定的人才引进自主权,提升外籍人才出入境与工作便利化。扩大产业融合用地(M0)应用,提高容积率与功能兼容度,推动存量盘活与有机更新。
下一步,静安将牢牢把握市区联动的新机遇,以更高站位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开放,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放新高地,为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贡献静安力量。
(图片来源: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