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与上海市委金融办联合举办的“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CGT)市场创新运用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线上参会并致辞,绿金委主任及IPSF共同分类目录工作组共同主席马骏、上海市委金融办副主任陈继明、中央结算公司副总经理宗军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监管部门、行业机构、研究机构和海内外市场主体的代表线上线下共百余人参会。

会上,马骏主任指出,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CGT)与多边共同分类目录(MCGT)是推进全球可持续金融分类兼容性与一致性的关键举措,中国在相关国际标准中的倡议与实践彰显了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标准的生命力在于使用,要持续拓展共同分类目录的创新应用场景,服务高质量绿色低碳转型。
陈继明副主任介绍,上海在“两个文件、一部立法”的顶层设计指引下,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强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与交流。自2022年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CGT)发布以来,上海不断扩大基于目录的银行间债券贴标发行,基金、回购、银团贷款等“首单、首支”案例持续涌现,市场影响力稳步提升。
王信局长强调,建设金融强国包括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上海多年持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上海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CGT)推动绿色跨境投融资。人民银行将持续完善绿色与转型金融标准,推动共同分类目录与国际可比、可互操作,支持更多经济体加入多边共同分类目录(MCGT);鼓励在跨境投融资、统计与披露、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深化应用,促进金融产品创新与国际合作。
宗军副总经理表示,公司作为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积极支持共同分类目录债券贴标工作,未来还将在发行登记托管以及指数与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提升跨境绿色投融资便利性。

在专题汇报及专家讨论环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摩根资产管理、路博迈基金、中金公司、联合赤道、安永、丝路基金、渣打银行、华侨银行、中国银行悉尼分行等机构分享了实践经验。
最后,马骏主任对本次会议作出总结。下一步应聚焦拓展新场景与新工具,包括研究“固收+”、ABS、REITs、跨境银团贷款、熊猫债与香港离岸债、自贸离岸债等产品的贴标等。希望各类机构在内地与境外持续开展专题推介与能力建设,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凝聚更多生态伙伴,在保证质量、防范“洗绿”风险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共同分类目录的适用范围与国际影响力,促进绿色资本与实体经济高效对接。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