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科协 > 文章详情

“特别喜欢你们建造浦东机场T3的方式!”国际同行这样说

转自:上海科协 2025-10-17 20:15:06

作者:高杰

“太不可思议了!”当磁悬浮列车的时速表轻快跃至430公里,来自全球多国工程界的外宾们纷纷举起相机,忍不住将这“贴地飞行”的奇观定格。30公里的距离,不到8分钟,列车稳稳停靠上海浦东机场站。

10月16日早上,这场“速度之旅”,拉开了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WFEO)“逐梦蓝天——未来空港与航空制造探访之旅”的序幕,也让参访外宾们率先触摸到上海工程建设的速度与精度。

“能亲眼看到你们如何建造,真的太棒了”

当外宾们步入上海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智能建造”工作坊的展厅,一座精致的T3航站楼沙盘瞬间吸引所有目光。这座超级工程的微缩模型在灯光映照下,流畅线条与宏大格局相得益彰,连内部结构分区、设备布局,都与实际施工方案精准对应、分毫不差。

“T3航站区是浦东机场四期扩建的核心,建成后将实现‘长三角与全球’的高效连接。”现场讲解员指着沙盘核心区域介绍,每一处标注细节都是工程师反复优化的成果。来自斯洛伐克技术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Dušan Petráš教授俯身观察,兴奋地告诉记者:“能亲眼看到你们如何建造、如何施工,真的太棒了。我是土木工程师,特别喜欢你们建造浦东机场T3航站楼的方式。”

“这里的技术和施工水平,完全超出传统认知”

如果说沙盘是“看得见的蓝图”,那么“一体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展区便是超级工程的“智慧大脑”。值得一提的是,浦东机场四期是上海建工首次在项目部层面成立数字化管控中心的项目。8块电子屏一字排开,分别对应勘察设计、施工管控、质量监测、安全预警等核心模块,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大家看施工管控平台,能实时看到每个施工面的进度、人员配置、设备状态。”技术人员一边介绍,一边调出T3航站楼工程实时画面,外宾们通过互动屏幕,亲眼目睹了数字化如何让复杂工程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变得直观透明。“在这里看到的在建筑领域采用的技术和施工水平,完全超出了传统认知。”安哥拉工程师协会副会长Neves Jorge Baptista Rui兴奋地说。

在质量监测平台前,外宾们还体验了“数字孪生”技术:扫描构件二维码,就能调取其生产厂家、原材料检测报告等全生命周期信息,相当于给每个建筑构件发了“身份证”。

“这是非常棒的创新,太震撼了”

“我们量身定制了37 款智能建筑机器人,这台地墙钢筋焊接机器人焊缝合格率超95%,钢筋笼一次合格率100%。”建筑机器人展区技术人员的介绍吸引了许多外宾。

“像基坑机器人,不仅能替代人工进入高风险区域作业,还能实时回传数据实现质量管控。”讲解员的话解开了加纳工程学会前常务理事David Kwatia Nyante的疑惑。他原本担心自动化会取代劳动力,而实际看到的是“人机协同”的新图景——工人们通过智能终端操控机器人,从“体力劳动者”转型为“技术操作员”。“工人们都接受了机器人操作培训,更多人被培养成为高水平技术型人才,能熟练使用这些机器人,发挥更大的价值。还能预防事故,安全数据特别好,事故发生率极低。这是非常棒的创新!”David Kwatia Nyante连连称赞。

钢结构展区的“细节美学”同样让外宾们驻足。T3航站楼“翱翔”的流线型外形,与T1、T2“展翅”“腾飞”造型呼应,“双主楼与交通中心一体化构型”设计,既展现了“结构之美”,又体现了施工的高精度。标志性元素——“飞鸟柱”、“羽毛桁架”再次带来震撼的感官冲击。戴上VR眼镜,外宾们“身临其境”站在T3航站楼屋顶,感受17根飞鸟柱支撑24榀主桁架的宏大场景。David Kwatia Nyante摘下VR眼镜,语气里满是赞叹:“真的太震撼了!”

“或许我们可以复制这样的模式”

“‘智能建造’以工业化提升质量效率,以数字化优化全过程管理,以绿色化节能降碳减排,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上海建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叶卫东在致辞中提到,此次WFEO大会“工程塑造绿色未来”的主题,正是工程建设的根本使命——推动人与城市走向更可持续的未来。

来自布基纳法索工程师学会的WEND SONGDE Luc ILBOUDO难掩期待:“很高兴能参加2025 WFEO和此次工作坊活动,可以彼此交流碰撞是一次非常棒的经历,或许我们可以复制这样的发展模式。我希望有机会再来上海。”

此刻,浦东机场T3航站区施工仍在有序推进。从磁悬浮的速度,到“智能建造”的精度,上海用实际案例回应着2025 WFEO大会的主题。“中国建造已全面迈向智能化。”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石谦坚定地说。中国工程建设的经验与智慧,正化作服务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方案,为世界工程建设注入新动能,共筑更绿色、更智慧、更宜居的未来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