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徐汇区深化党建引领“多格合一”,推进“民情快办”工作,力求将问题解决在一线、化解在萌芽。徐汇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徐汇区委社会工作部推出“快办进行时”系列报道,走进13个街镇,聚焦民情响应的实效与温度,展现基层治理的创新与行动。
康健街道位于徐汇区西南部,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设、以居民住宅区为主的社区,这些承载着30余年岁月的老旧小区,地下管网老化、堵塞、污水外溢等问题,不仅是居民生活的“闹心点”,更是城市安全运行的“风险点”。近年来,康健街道党工委坚持“把党旗插在治理第一线”,以“多格合一”基层治理机制为抓手,深度融合“民情快办”响应体系,聚焦排水管网老化、超负荷运转等民生痛点,统筹多方力量,推动“民呼我应”向“未呼先应”升级,在污水管网整治中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多方协同、长效管护”的治理新路径,用党建引领擦亮基层治理的温暖底色。
“小区小门的污水不断往外冒,气味熏得人不敢开窗!”寿昌坊居民王阿姨在居委会吐槽道。与此同时,长寿片区民情快办工作站也接到不少居民投诉,“家里下水越来越慢,气味也越来越大。”
据悉,寿昌坊是个建成于1986年的老社区,地下管网因年久失修,曾多次出现雨天积水、污水外溢问题。2025年新年伊始,周边小区的管道堵塞问题愈发严重。面对群众诉求,寿昌山居委会在联合物业自行处置无果后,通过“民情快办”网格直通渠道迅速将情况上报街道城运中心。街道管理办接单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工作人员直奔现场勘察,定下“先应急、再根治”的两步走策略:紧急调用环卫抽粪车抽排9车污水,快速缓解外溢;将问题同步推送至区水务中心、徐汇市政养护公司等单位,运用专业工具对污水总管进行疏通。经初步疏通,堵塞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小区污水开始流动,异味减轻,居民生活秩序得到保障。然而,这只是“治标”,要彻底解决还得“治本”。
抽排污水
临时疏通只能解近忧,修复管网才是治根本。针对小区建设年代久远、图纸缺失、管道走向不清等难点,民情快办工作站发挥“轴心”作用,联动街道管理办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邀请区建管委、区水务中心、徐汇市政养护公司等单位共同研讨,明确分工:区水务中心提供资金支持与技术指导,徐汇市政养护公司承担管道全面排查与修复施工,街道及居委会做好群众沟通与现场协调。多方攥指成拳,为彻底治堵按下“加速键”。
6月,攻坚行动正式启动。区水务中心党员技术骨干顶着高温,沿绿化带、河道逐段勘查;市政养护党员突击队手持探测仪、结合历史痕迹,手工绘制管道走向图,精准定位7处被掩埋暗井;施工人员身着防护服下井清淤,用铁锹铲、水桶拉,清理出3米高的油污块、碎石等杂物。面对作业面狭小、机械难入的困境,采用“分段开挖+内部修复”工艺,仅用一周完成老化管道更新、结构加固及路面恢复,同步建立数字管网档案,实现“一图管全域、一修保长效”。
从应急抽排到根治修复,从被动响应到长效管护,每一个环节都通过“民情快办”机制高效衔接,并依托“多格合一”治理平台,多部门、多层级、多专业实现协同作战,打破条块分割与信息壁垒,实现了多方力量的有效整合,显著提升基层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与效率。经过夏季多次大雨验证,积水问题、臭气熏人成为过去式。寿昌坊业委会表示:“污水管网堵塞,严重影响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如今,管道堵塞问题彻底解决,居民生活重回正轨,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基层治理的温度。”
寿昌山居民区向康健街道管理办送上锦旗
在推动寿昌坊管网整治的同时,康健街道从解决“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延伸,在围墙内外区域,统筹市政、环保、物业、街区、居民区力量,形成“排查—整治—管护”闭环模式;在柳州路沿线,街道通过“多格合一”机制推动排水许可证规范管理,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商铺排水乱象;在月季园、茶花园等商铺聚集区,依托“商家议事会”平台提前摸排污水排放隐患,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师大新村、寿德坊、长海坊、康乐小区等老旧居民区,同步推进管网疏通与长效管护,让“治堵”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如今,康健街道以“网格有力、队伍有为、破题有方、共治有效、群众有感”为目标,构建起快捷高效的“4+25”民情快办网络,将环境整治、物业管理、邻里纠纷等诉求细化为5大类35小类,纳入“快办清单”,实现诉有渠道、应有速度、办有时效。据悉,街道将继续深化“多格合一”机制与“民情快办”体系的应用,将其拓展至更多民生服务领域,通过机制创新筑牢城市安全运行根基,持续书写更有温度、更具实效的民生答卷。
记者:吴会雄
制图:张伊婷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