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重大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病、肾病、糖尿病,甚至癌症,在早期身体常常会提前给出信号!这些信号,会从双腿、双脚、腰臀这些地方先表现出来。可惜不少人以为是劳累、年纪大了,忍一忍就过去,结果拖成了大问题。今天就来跟大家讲一讲,下半身常见的6个危险信号,可能暗示大病。 01 双腿经常发凉 很多老年人秋冬天特别容易腿脚凉,甚至夏天吹点风也凉。中医讲“阳虚则寒”,双腿是人体阳气运行的末梢,腿脚温暖与否,很能看出脾肾的强弱。如果是偶尔凉,多半是天气变化或久坐血液循环差;但如果一年四季凉、盖被子都暖不起来,那很可能是肾阳不足或血脉瘀阻。阳虚的人,往往还伴随腰酸、夜尿多、怕冷、手脚冰凉;血瘀的人,则常见腿麻、刺痛、皮肤发紫。 建议:经常泡泡脚,用生姜30克、艾叶30克煮水泡脚,每天一次,温阳通络。 02 下肢浮肿 腿脚浮肿,中医分虚实两类。虚证多为脾肾亏虚,水湿运化不利;实证则是湿热、瘀阻,常伴有皮肤发热、疼痛。 肾主水,脾主运化,二者一弱,水液代谢就会出问题,水就往下走,最先淤在脚踝、小腿。特别是早晨起来眼皮肿,晚上小腿肿,多半是肾气不足。 建议:走路多活动小腿肌肉,促进回流。要少盐饮食,盐吃多了助湿伤肾。若浮肿伴气短心悸,一定要及时排查心脏问题。 03 下肢麻木、刺痛 不少脑梗病人,发病前半年到一年,双腿就经常麻木、发紧、刺痛,走几步就得停。 中医讲“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足,四肢才有力有温;气血不足或血脉不畅,就会出现麻木、冰凉、刺痛等症状。气虚型的多是乏力、头晕;血瘀型的多是固定部位疼痛、颜色发暗。 建议:可以用山楂、丹参泡水喝。保持适度运动,散步、抬腿,避免久坐。血压、血糖、血脂异常的,一定要稳定控制,否则血管硬化加快。 04 髋关节或膝盖酸痛 中医说“肝主筋,肾主骨”,筋骨健康离不开肝肾。年纪大了,肝血渐虚,肾精不足,髋关节、膝盖就容易出问题。 如果疼痛伴随着晨僵、阴天加重,多与关节寒湿有关;若走路时关节发软、无力,还要考虑骨质疏松或股骨头缺血。 图源:AI生成 建议:晴天多晒太阳,促进钙吸收。膝盖怕冷的,出门最好戴护膝。 05 下半身出汗异常 正常情况下,运动、天气热才会出汗。但有些人只是走几步、甚至坐着下半身就出汗,而上半身却干干的,中医多从阴阳失调、湿热下注来看。 湿热下注的人,下体闷热、瘙痒、小便黄;阳虚的人,出的是黏冷汗,还伴乏力、怕冷。长期不调,可能会影响泌尿生殖系统。 图源:AI生成 建议: 1、湿热型:常喝冬瓜薏米汤,清热利湿。 2、阳虚型:生姜红枣茶温补阳气。 06 腿脚经常抽筋 夜里翻身时小腿猛然一缩,疼得直冒冷汗,这就是抽筋。多因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或津液不足、寒邪入侵所致。 年纪大的人气血生成慢,血液循环差,筋脉得不到滋养,就容易抽筋;缺钙、贫血、过度劳累也会加重。 建议:补气养血:黄芪、当归炖鸡汤。保持充足钙、镁摄入,适量喝牛奶、吃芝麻。
编辑:张博宇
资料:人民网科普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