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天目西路街道嘉里不夜城企业中心,总能被一连串“不寻常”的细节打动:屋顶花园里,10家企业认领的菜地里种着当季蔬菜;每一层角落,用回收的牛奶利乐包和饮料盒压制而成的垃圾桶新颖美观;大堂内,白领正将矿泉水瓶扔进垃圾回收机器人里;午间时段,送餐机器人有序穿梭在电梯间……
可滑动查看图片
这些充满活力的场景,
背后藏着楼宇党建的创新密码。
2022年8月,企业中心党委与楼务会同步成立,在党组织引领下,这个聚集了105家企业、近6000名白领的商务楼宇,正以“党建+治理”的模式,破解楼宇党建“党员难聚集、活动难开展、服务难精准”的困局。2025年,企业中心党委获评上海市“新时代先锋堡垒”荣誉称号。
从“隐形党员”到“活力先锋”
楼宇党建的破局之道
“外资企业多、年轻白领多、党员流动性强,是我们楼宇的鲜明特点。”
企业中心党委书记章悦坦言,成立初期,党建工作面临不少挑战:有的党员因企业氛围不愿亮明身份,成了“口袋党员”;白领工作节奏快,很难抽出整块时间参加组织生活;企业间“门对门不相识”,资源难以联动。
破解之道,
藏在一个个精准对接需求的创新里。
“午间一小时,既有党课,又有赋能培训,还有便民服务,太适合我们了!”
在企业中心工作的白领小李口中的“党课+赋能”活动,是楼宇党委的“招牌菜”。
利用午间12点至13点的休息时间,党委将红色专题党课与八音盒制作、尤克里里DIY、公益义诊等活动结合,把“要我参加”变成“我要参加”。如今,活动已从“组团拼课”升级为“专场直达”,直接送进企业。
针对党员“隐形化”问题,党委搭建“楼务会”民主议事平台,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走访,动态掌握党员信息与需求。
“我们不搞‘一刀切’,而是用服务让党员主动亮身份。”
章悦举例,楼宇内一家日资企业的党员,最初不愿公开身份,却在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后主动联系党委:“没想到党建活动这么接地气,我想加入组织生活。”
从“单一活动”到“生态共建”
楼宇党委的“三维服务网”
2022年,随着楼宇党委和楼务会的成立,屋顶花园项目应运而生。
10家楼务会成员单位在党委引领下,分别认领了一块菜地,按照时令节气种植各类蔬菜。收获的蔬菜被赠予环卫工人、白领、保洁员、快递员以及附近的孤寡老人,传递着来自企业中心的温暖与关怀。这是楼宇党建“环保+健康”品牌的缩影。
在公益领域,“遇见一小时”志愿服务项目牵动着楼宇与社区的纽带:Benson造型的理发师进社区为高龄老人免费理发;中汇人寿的志愿者结对帮扶6名困难老人,定期送去慰问品;口腔诊所的医生把义诊台搬进居民区……
党建引领楼务会构建的“党课+赋能”“公益+微心愿”“环保+健康”三维服务网,正让党建工作融入楼宇肌理。
从“各自为战”到“共治共享”
楼宇党委的“议事魔力”
“上班高峰机器人抢电梯,能不能调整送餐时间?”“楼道灯光太暗,加班晚了有点怕……”
在每月一次的党委会上,委员们畅所欲言。这些看似琐碎的诉求,总能得到快速回应。如今,机器人送餐在早高峰8:50—9:10暂停使用,楼道内增加了照明设施,企业、白领的“关键小事”被一一解决。
此外,一家电气公司曾提出“过季高端电器如何处理”的难题,党委立刻牵线搭桥,促成其与楼宇内的另一家公司合作,将电器用于样板间装修,既消化了库存,又降低了采购成本。
三年来,这样的民生问题解决了近二十件:共享单车乱停放,划定专属区域;企业人才落户遇阻,对接街道营商办精准解读政策……“楼事楼议、楼事楼管、楼事楼办”的机制,让楼宇矛盾纠纷同比下降10%,企业满意度达100%。
从“党建引领”到“生态共荣”
85%出租率背后的韧性
“这几年不少楼宇出租率下滑,我们能保持在85%,靠的是‘留得住企业、留得住人’。”章悦说。
楼宇党委成立后,通过“党建+产业链”联动,推动企业共享供应链资源、联合招聘,降低运营成本;街道职能部门定期参加“营商伙伴日”,解读减税降费、人才引进政策;物业推出“加班族清凉窗”等暖心服务……一系列举措让企业扎根意愿更强:个别原本计划搬迁的公司,因员工对项目满意度高而最终决定续约。
“楼宇党建不只是挂牌子、开会议。”章悦说,“它是实实在在的服务与连接,让企业愿意留下来,让白领拥有归属感。”
下一步,企业中心党委将继续依托楼务会平台,倡导“环保楼宇”理念,深化“党建融合·聚力领航”主线,推动楼宇党建提质增效:依托自有小程序打造线上学习平台,设置党员打卡积分机制,积分可兑换楼宇内商户消费券,以“学用结合”激发党员学习主动性;擦亮特色品牌,扩大“屋顶花园”菜地认领范围,联动更多企业参与生态种植与公益捐赠,延伸品牌社会价值;深化资源联动,持续开展“添睦乐享嘉”系列活动,推动楼宇企业与沿街商铺在服务、活动、资源上共建共享,进一步构建党建引领下的楼宇治理共同体。
记者:陈洁
编辑:陈攻
通讯员:吴赛华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