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徐汇区持续组织开展“新时代好少年”推荐学习宣传活动,按照自尊自强、传承文化、明礼诚信、正直勇敢、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尊老爱幼、勤学创新、热心公益、尊重自然十个类别,在全区中小学校深入挖掘发生在同学们中间的感人故事,近期评选推出100名“新时代好少年”(其中10名十佳“新时代好少年”)和5个“新时代好少年”团队。
一起走进今天的这位主角
上海市世外中学
张尊凯
徐汇区十佳“新时代好少年”
对于上海市世外中学学生张尊凯,有人说他是“科技达人”,也有人说他是“少年天才”,但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探索者。
一次在上海中心大厦观景时,张尊凯发现东方明珠球体设计竟严格遵循0.618的黄金分割比例,这个少年第一次感受到数学公式与人文美学的共振。他意识到,科学不仅是课本上的定理,更是人类对极致之美的追求。在数学老师的影响下,这种感悟很快转化为行动:家中堆积的肥皂碎块让他萌生创意,利用3D建模技术设计出微型肥皂粉碎机,将废弃肥皂重新压制成块。这个看似简单的装置,却暗含他对“物尽其用”的思考:“如果黄金分割能成就建筑之美,那么科学为什么不能解决生活中的‘不完美’?”正是黄金分割的启蒙,让他从肥皂粉碎机中树立了科技初心。
张尊凯的科技探索始终带着对社会需求的敏锐洞察。在观察到家庭用电浪费现象后,他基于Arduino系统开发出一套智能节电装置,能帮助普通家庭降低15%的能耗,这项成果获得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一等奖。在阅读《时间简史》时,霍金的一句话深深击中了他:“被困在身体里的灵魂,更需要一扇窗。”于是,他带着一块单片机走进了医院。当看到渐冻症患者用尽全身力气才能眨一次眼时,他画下了第一版电路图。历经36次实验失败,一个通过眼动控制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终于诞生了。首次测试的场景让他终身难忘:一位丧失语言能力的老人用三次眨眼打开了床头灯,那是老人多年来第一次自主控制身边环境。
面对学校旁发绿的河道,他带领小队三人顶着酷暑调研、采集水样,设计出搭载多参数传感器的“碳趣号”水质检测船。该项目获得上海市青少年双碳提案市级奖。
2024年,张尊凯作为徐汇区光启小研究员登上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他立下宣言——勤学创新学习破冰精神,成为生态破冰者!在戏剧舞台,他化身“少年闰土”,用表演传递鲁迅笔下的人性光辉;在华语辩论世界杯的赛场,他用思辨诠释科技与伦理的平衡;2024年6月波兰总统夫人访华时,他用流利的英语接待主持,向世界展示中国少年的自信……
生日当天,张尊凯用爷爷的羽毛笔给霍金写了一封信,那是少年最炽热的思考:“先生,当我第80次调试眼控系统失败时,您的照片突然刺痛了我。或许我永远无法证明黑洞辐射理论,但此刻,我的编程作业正在学习人类最珍贵的体温——37℃。您用颤抖的手指改写宇宙法则,而我的代码正在学习翻译一次眨眼的心跳。这是不是您说的‘遥远的相似性’?”这封未寄出的信被存放在他的科创日志扉页。
如今,这个少年依然保持着用羽毛笔记录灵感的习惯。那些躺在日志本里的设计草图,见证着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在科技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寻找“黄金分割点”,正如他夺得最佳辩手时评委的点评——这个少年证明了,最冷的代码也能流淌出最暖的光。张尊凯用科创之路诠释着当代中国少年的追求:以勤学为经线,以创新为纬线,编织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温暖答案。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
少年们见贤思齐,践行美德
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编辑:邱彩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