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7月起,黄浦区以外滩 FTC为核心载体推进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建设。仅两月,已对接300余组MCN与创作者,吸引23家企业落地,“政策+空间+生态” 格局初步成型,为上海数字文化产业注入了 “黄浦力量”。
集聚区能快速起势,离不开一套 “高效协同” 的机制。黄浦区成立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集聚区建设工作专班,构建“每日汇总、每周调度、专班推进” 工作机制,明确10余个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工作格局。专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重点解决空间开放、政策落地、企业服务、活动举办等关键问题。目前,外滩FTC已建立“线上申请+线下接待”双渠道服务模式,在做好现场接待讲解、解答诉求的基础上,推出“FTC+1”小程序,持续完善汇总收集登记信息、提供政策服务、及时发布活动预告、接受预约参访等功能,打通线上服务闭环,每一项举措均以优质内容创作者和MCN机构需求为导向,确保集聚区建设高效推进。目前小程序注册用户500余人。
点击观看视频↑
与此同时,黄浦区同步强化党建引领,将楼宇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制定《黄浦区关于加强楼宇党建推动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方案》,组建由MCN机构党员负责人、科创集团及街道人员共同参与的外滩FTC楼宇党支部,打造集党建、群团、行政、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外滩FTC人才之家”,推出集成服务包,为优质内容创作者一站式配送外滩FTC周边餐饮美食、差旅安居、停车指南、办公载体、文化体育、游览路线等六大类168项服务内容,一揽子提供五方面、45类、134项营商政策服务等,以高质量党建凝聚内容创作者群体,推动党建正能量融入内容创作,助力讲好“上海故事”“黄浦故事”。
为破解企业发展痛点,黄浦区在落实上海市“沪九条”基础上,加速推出 “黄浦十条”实施细则,形成“市级政策+区级配套”的政策矩阵。细则涵盖企业集聚、内容激励、人才保障、金融支持等六大领域,推动优质创作者集聚与品牌活动打造、内容创作激励与国际合作、创新职业认定,各部门分工协作细化评审标准与服务流程,并开展专题培训,确保政策咨询“一口清、答得准”。
点击观看视频↑
“我们设计了一条全新的职业认定路径,兼顾了传统职业认定的标准规范和新兴业态的灵活性,为这些优质内容创作者设计了一个全新的职业通道。”区人社局副局长裘蓥向记者介绍道。在人才服务方面,黄浦区推出针对优质内容创作者的人才引进服务,通过“专人对接、优先审批”落户服务,精准摸排需求,给予额度优先支持等措施,积极吸引人才落户。其中,知名博主“萧大业”、BANGMEDIA合伙人等顺利通过审核,将成为“沪九条”的首批落户人员。
“以前作为个体,想接触上海旅游节、外滩艺术节的传播资源很难,现在有了区里牵线,素材库一下子丰富了!” 大业禧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肖遥的感慨,道出了不少创作者的心声。以知名博主“萧大业”的视频号为例,2020年起更新视频超过1600条,基本维持日更,2023、2024年年均总播放量3亿+,日均播放量100万+,多个第三方影响力榜单蝉联第一。如今更是搭上了政策 “快车”,顺利扎根黄浦。
针对企业关注的版权保护需求,区委网信办联合多部门举办“亮剑沪网・E 心为民”网络法治服务日活动,通过案例剖析、合规指导,为近50家互联网企业筑牢法律“防火墙”;区人社局还联合小红书推动“龙头企业自主认定”试点,拟将小红书备案为区属用人单位评价机构,开展“产品种草营销”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填补行业职业认证空白。
依托外滩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商业优势,黄浦区持续打造“活动引流、资源对接、生态共荣”的产业生态。7月以来,集聚区已成功举办“书写申活”“阅见新申活”等网络大V沙龙、“智荟江畔”AI赋能金融科技沙龙、“海创黄浦星侨有约”等各种特色活动300余场,吸引马伯庸团队、Mediaplus China等行业知名机构参与,覆盖财经、科技、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其中,“书写申活”“阅见新申活”活动汇聚一批网络名人与“洋网红”,进一步扩大了集聚区影响力;2025新导演NW修行计划影像展则以“电影+潮流+社交”模式,吸引全国青年创作者集聚,为集聚区注入新鲜创意活力。《阅读·被偏爱的文字与生活——新时代阅读风向标》展览吸引大V拍摄转发,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破20万。
下一步,黄浦区将持续深化“一核引领、多点联动”空间布局,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与品牌塑造,力争将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打造成为上海数字经济的“新地标”、优质内容的“梦工厂”。
记者 / 盛寅敏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盛寅敏 蔡维帅
视频 / 盛寅敏
制图 / 蔡嵩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免费更换超高清AI机顶盒!有线电视用户即日起可以预约啦
2. 半淞园社卫“上新”,0至4岁宝宝家长尤其要仔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