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普陀 > 文章详情

研发在普陀,制造在周边: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上的协同创新双向奔赴

转自:上海普陀 2025-09-16 17:28:48

我们喝的每一滴水、呼的每一口气中,都有微小的稳定同位素在传递生命讯号。在这一尖端领域,国内拓荒者——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今年牵头成立“长三角同位素技术创新联合体”,成为普陀区推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的重要成果。记者近日走访其位于普陀的实验室与太仓生产基地——苏州联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切身感受到技术、人才与资本正沿沪宁线加速流动,一条跨区域、高效率的协同创新走廊已悄然成形。

苏州联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太仓生物港中唯一日夜不停运转的企业,这里的车间正生产着肿瘤早期筛查的核心材料——氧18水。

“蒸汽过来,把这个水汽化,上面这个轻的就是超轻水,下面重的就是氧18水。一吨水里只有几克,一天这一套装置只有30克到50克。”项目负责人肖斌告诉记者,此前,全球仅美俄等极少数国家掌握此类产品的生产技术。“十分稀缺,要想取得它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压力,经过近千次的提纯。之前市场供应主要依靠高价进口,1克在2000元以上,我们在苏州太仓找到了产业化的伙伴,如今价格已经降到了500元左右。”

在生产氧18水的同时,还会得到另一种珍贵产物——超轻水,由此,企业又开辟出低氘水生产线。低氘水项目负责人秦川江透露,年初,二期产线刚刚投产,目前他们已向总部申请建设第三期。

肖斌和秦川江表示,当初选择太仓建厂,一方面是看中更低的运营成本和地方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迅速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去年企业缴税已超过200万元。

“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蒸汽,这边跟当地政府有个热电联供。”“是有互补性的,包括上海有些产业化落地不了,那就做研发总部,后端生产在沪宁产业线,这种情况以后会越来越多的。”虽然当地人才相对稀缺,但肖斌说,好在距离上海仅一个多小时车程,交流十分便利。“我们离这边近,所以技术人员还能输出,其实当地员工只有4个,剩下的全部是上海派过来的。”

太仓生产基地的技术底气,正来自60多公里外的上海化工研究院。在位于普陀区的实验室内,科研人员长年致力于稳定同位素的解码工作,打造百姓用得起的“健康钥匙”——不仅是氧18水、低氘水,连呼气检测所需的碳13原料也在这里实现了国产突破。

一个月前,总经理助理雷雯向记者介绍,依托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协同创新机制,上海化工研究院正从封闭科研走向开放合作,通过城市协同发展需求清单快速匹配技术应用场景。这次她透露,多项合作已在积极推进中,“研发在普陀,制造在周边”的协同模式正在不断复制。“落地的情况我还要再跟进一下,政策层面可能后续会推出一些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我们当初提出来的诉求有可能就能实现。”肖斌和秦川江也同样有所期待。

在上周举行的上海市“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区委书记胡广杰表示,普陀正致力于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引力场、智汇源、孵化器和服务中心”,并将在“十五五”期间加强长远谋篇布局。其中,将围绕重点产业图谱,打造一批“链式联盟”,上海化工研究院也将承担关键角色。“如上海化工院将发挥同位素研发优势,通过建设同位素技术创新中心,联动南京、无锡、常州等城市打造产业集群,共同突破卡脖子瓶颈,构建自主可控的同位素技术体系与产业生态。”

记者:汪宁(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资料:话匣子

编辑:尉澜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大师坐镇,精彩演出不重样!国庆假期普陀给你安排好了!

 普陀持续开展“桥计划”,为困难家庭青少年架起成长之桥

 来普陀这个“睛彩世界护眼探索营”,沉浸式学习护眼知识

 【提示】2025年上海市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类项目申报指南发布

 普陀 你好 | 楼宇凌云绘新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