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受限 难题亟待破解 临港新片区是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重要集聚地,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汇聚企业300余家,晶圆制造产能规模全国领先。存储化学品和特种气体的危险品仓库(下称“危库”)是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生产设施之一,也是制约企业产能升级的关键要素。但长期以来,工业企业自用危库建设审批缺乏系统性政策指引,实际操作中企业面临诸多难点。临港格科项目因产能持续攀升,提出自用危险品仓库的扩建需求,在当时情况下,面对这类新需求,相关政策还存在空白,需求难以落地,产能难以释放。 多方协调 解决企业困难 面对企业急迫的诉求,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满意度,临港管委会一方面积极与市规资局对接,研究解决该需求的新路径、新措施、新办法。在此期间,市规资局带队,市重大办、市经信委、市应急局和市住建委等多部门赴临港新片区调研企业自用危库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市规划资源局支持新片区管委会针对此类项目的问题与困境发挥制度创新优势,打造营商环境高地,通过解决格科“一件事”,形成解决危库“一类事”的总体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在市规资局的指导下,新片区管委会主动担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解决企业合理的生产配套需求,主动跨前一步创新工作路径,完善工作流程,全面为企业配建自用危库做好服务工作。 担当作为 创新工作路径 一是系统排摸同类企业诉求,发挥新片区改革创新优势,主动担起在市级层面指导政策出台前率先探索的责任。一方面,与市规资局、市重大办、市经信委、市应急局等相关部门专题研讨,探索“配建库房”审批路径,明确流程设置,为企业追赶产能提供更多确定性。另一方面,深入调研新片区集成电路企业生产所需危库配套规模,以问题导向探索企业生产需求与配套规模匹配的审批模式,立足《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关于企业自用小型危险品仓库适建范围的复函(2016年)》、《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等现行文件,准确把握建筑参数、安全评价、环境评价、方案征询、工规许可等审批要点,确保合规性与安全性。 二是首创“四步工作法”,构建危库审批闭环管理。1.市场准入环节“产业严控”。由产业主管部门牵头对申报项目的工艺流程、危化品使用需求及配建库房必要性进行专业核定,针对配建库房的建筑规模、危险等级、选址布局等关键要素明确指导意见,为企业后续建设提供精准指引。2.安全论证环节“审查前置”。打破传统监管模式,建立“前置介入+专家会审”机制,推动应急部门在安全评价报告阶段即开展专题论证。积极协调消防、地震、卫生等安全监管部门进行联合审查,确保各项管控要求落地,实现安全风险源头把控。3.项目审批环节“多方并联”。构建“并联审查”体系,同步推动消防、应急、地震、生态、卫生等多部门进行专业审查并出具部门意见,规划部门完成审批(审查)工作后核发工程规划许可证,实现审批效率显著提升。4.企业监管环节“全程紧盯”。完善“审批+监管”机制,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全流程监管,紧盯企业应急审批、环保审批等工作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定,筑牢全周期安全防线。 三是当好“先行者”,推广复制成熟经验,打造集成电路企业服务标杆。高效推动首发试点项目落地,以“四步工作法”指引格科半导体二期配建危库项目成功打通审批路径,助力企业赶上四季度投产进度。同时将“格科经验”成功复制到数字光源芯片先进封测等集成电路项目上,并加紧探索在生物医药等危库需求较突出的行业领域,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到服务“一类事”。 此外,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及时对整个工作进行复盘总结,优化提升“四步工作法”,为市级层面于2025年7月正式出台工业企业配建自用危库建设管理政策提供试点经验,也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临港智慧”。
(供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