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范范
(15号线娄山关路晚高峰)
(7号线祁华路晚高峰)
网格联动:组织协同治理网络
依托“多格合一”基层治理机制,构建了“车站+街道+企业”三方协同治理的格局。经过半个月的专项整治,覆盖了公司所辖线路车站50%以上,执法中队与车站组成联合小组,早晚高峰重点清理出入口乱停放及无障碍周边通道违规车辆,累计规范停放非机动车1000余辆,并协助单车公司清运多余车辆。
(3号线江湾镇站早高峰)
(7号线刘行早高峰)
长效共治:建立可持续管理模式
本次整治行动涉及的车站中,有50%以上的车站出入口由街道派遣人员负责管理非机动车辆的停放。车站与单车企业、街道等部门通过微信群或电话等方式保持密切联系,实时监控出入口状况,一旦发现拥堵现象,立即进行处理并反馈。针对部分车站的具体情况,采取了“潮汐管理”措施。例如,长风公园单车企业在早高峰时段将单车放置于4号口,而在晚高峰时段则将单车从2号口运回,这一举措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拥堵现象,极大地方便了乘客的出行。
(15号线长风公园早高峰)
文明共建: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在整治行动中,执法队员将占道的非机动车逐一规范停放,并对出入口停留的可疑非机动车进行细致排查。他们耐心引导违规停放的非机动车车主,积极宣传文明停车的重要性,并协助车主将车辆规范停放到指定区域。
(7号线上大路早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