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监狱 > 文章详情

【教师节特辑】高墙内的燃灯者:记特殊园丁一一监狱教师

转自:上海监狱 2025-09-10 14:21:07

在社会的视线之外,矗立着一道道高墙电网。这里是一个封闭的世界,是惩罚与改造的场所。然而,在这片看似冰冷、隔绝的土地上,却有一群特殊的“园丁”在默默耕耘,他们用知识的力量撬动冻结的心灵,用教育的火种点燃重生的希望一一他们就是监狱教师。

没有聚光灯下的荣耀,少有桃李满天下的世俗成就感。他们的课堂,设在监管区的特殊教室里;他们的教具,伴随着严格的安保规定;他们的成果,衡量于一个个失定者能否重塑价值观、掌握立足社会的本领、最终不再回头走向新生。这是一份需要爱心、责任感和信念支撑的职业。

#01

知识的传授者

#阅读分享活动#

他们是知识的传授者。从最基础的文化补习到高等学历教育,从实用的职业技术培训到丰富的文化艺术熏陶,他们因材施教,尽力填补“学生”知识结构的空白,为他们打开窥见广阔世界的一扇窗。

01

"最欣慰的时刻,是看到他们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监狱教师团队的李警官记得,曾有个文盲罪犯通过扫盲班第一次写下家书时颤抖的双手;有个年轻犯人通过电工培训获得证书时自信的笑容;更有刑满释放人员开办理发店后寄来的感谢信。

监狱教师的工作,远不止传授识字算数、传授职业技能那么简单。它是一场深入灵魂的对话,是一次关于信心与耐心的漫长考验。

#02

心灵的雕塑师

#口琴教学#

他们是心灵的雕塑师。他们耐心倾听,敏锐观察,用真诚的关怀化解坚冰,引导罪犯认识错误、反思过去、培养健全人格和情绪管理能力。教育,在这里成为了最深刻的救赎。

1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通过“角色互换”“情景重现”等互动方式,组织集体活动、小组讨论,鼓励罪犯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帮助罪犯在安全的环境中表达情绪、认识自我,学习共情与沟通,重建与他人和社会的联结。

2

推行认知行为矫正

借助“情绪日记”“认知重构”等方法,引导他们识别负面思维模式,打破犯罪心理链条,逐步建立理性、积极的认知和行为习惯。

3

引入正念与内观训练

通过冥想、呼吸练习、内观反省等课程,帮助服刑人员缓解焦虑、控制冲动,提升自我觉察与情绪调节能力,在静默中寻找内心的秩序与平和。

心理疏导活动

#03

新生的引路人

#出监教育#

他们是新生的引路人。他们教授的不只是谋生之技,更是做人之道。他们帮助服刑人员规划刑释后的生活,重建与家庭的联系,提振回归社会的勇气和信心。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全与和谐。

出监教育

设置"社会模拟"实训场景,涵盖扫码支付、公共交通、线上政务等必备技能,开展社区法律讲座和心理调适课程,降低回归后的适应障碍。通过亲情会见、模拟人际场景训练等方式,逐步修复家庭关系,学习沟通技巧,重建社会支持网络,为回归铺就温暖之路。

教育,是走出高墙后那盏最温暖的灯;而他们,正是点亮这盏灯的人。刑释不是终点,而是新生的起点——他们让这个起点,充满希望与可能。

这群高墙内的燃灯者,用自己的专业、坚守和大爱,默默守护着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诠释着教育最根本、最伟大的力量一一教化人心,予人新生。

让我们向这些特殊的园丁致敬!他们不仅是教师,更是灵魂的工程师,是照亮归途的灯塔。他们的工作值得被看见,他们的付出值得最高的尊重!

致敬所有坚守在特殊教育战线的监狱教师们!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阅兵日·高墙内】女子监狱民警这样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2、【政府开放月】用法治点亮回归路!五角场监狱开放日见证“新生”

3、高墙内的“手艺人”——从央视视角看“非遗进大墙”矫治项目

编辑:卫  佳

供稿:青浦监狱 张蔚 杨帆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