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碧波荡漾,游泳成了人们消暑健身的绝佳选择。然而,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溺水威胁如影随形。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因溺水死亡人数约30万例。在我国,溺水是1—14岁儿童非故意伤害死亡的“头号杀手”。悲剧背后,往往隐藏着安全意识的疏忽与防护的缺位。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汇区卫生健康监督所)提醒,预防溺水,要从关键环节入手。
图片来源:千图网
远离有禁止游泳警示牌、无人看管的水库、河沟等危险水域。
首选有专业救生员值守、设施完备的正规游泳场所。
游泳务必结伴同行。
儿童与不谙水性者,需在具备救援能力的成年人密切监护下活动——监护人视线片刻不离,保持“一臂距离”触手可及。
避免饥饿、过饱、饮酒后或身体不适时游泳。
下水前充分热身,逐步适应水温。
正规救生衣的浮力标准应≥7.5千克,儿童或初学者建议使用合格救生衣并且要按照正确的穿戴规范进行穿戴。
游泳圈可作辅助,但并不等于救生设备,充气塑料圈的承重极限一般≤50千克,而且容易漏气,不能为使用者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
溺水者常因缺氧导致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并最终发生心脏骤停而无法做出激烈的呼救行为,表现为头部在水中时沉时浮、眼神呆滞、试图划水却原地不动或身体竖直挣扎。
发现异常行为时应立即施救。
专业人士提醒,一旦遇到险情,“智慧救援”是关键。
牢记“叫叫伸抛”原则——高声呼救,拨打急救电话;寻找竹竿、树枝等延伸物,或抛掷救生圈、浮板、泡沫块等漂浮物让溺水者抓住。绝不盲目下水施救!万不得已需下水,务必携带漂浮物并从背后接近溺水者。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可迅速评估其状态:轻拍双肩,大声呼唤,检查其是否有意识、自主呼吸和心跳(观察胸腹部起伏5—10秒)。若溺水者无呼吸心跳,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120寻求专业援助。切勿采取倒挂、挤压腹部等传统方法进行控水,不仅无效且延误抢救,还可能会引起呕吐窒息、增加误吸风险。
安全是享受水上运动乐趣的基石,学会溺水预防和救援知识与技能,让夏日戏水加倍快乐。
记者:吴会雄
通讯员:李育真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