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虹口 > 文章详情

“社区美食”留住了!“一件事”让“追风赶雨”成为过去式

转自:上海虹口 2025-07-29 11:08:05

“以前遇到刮风下雨就得收摊,生意说停就停。”杨女士站在“虹商好客”明亮整洁的操作间里,回想起以前,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那时,她做夜市流动摊位,的确可以赚到快钱,但不稳定因素也多。

如今,她的“小歇坊”中式烘焙店和“杨家千金”点心铺开在了曲阳社区新开业的“小贩中心”,客流稳定了,也不再受天气制约,她终于能踏踏实实地经营这份社区里的“小甜蜜”。

杨女士的经历,正是虹口区民生服务创新的生动缩影。虹口区自2023年起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店一件事”的核心目标——不仅要让商户开得便捷、开得规范,更要让居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与安心。

 

今年6月开业的“虹商好客”,正是虹口区推进“社会共营社区食堂”这一民生实事工程的创新实践,它不仅为许多像杨女士这样曾经“追着生意跑”的摊主,提供了一个能遮风挡雨、安心经营的“家”,也将许多特色美食店带到了社区居民的身边。

告别漂泊,安心经营有保障

告别了户外漂泊的日子,6月,杨女士带着她的两家店铺搬进了位于大连西路250弄30号的虹商好客。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环境升级——档口统一装修、设施完备。小摊一下子有了“正规军”的模样。

出摊不用“看天吃饭”,经营也不用“打游击”。心定了,客流也变得更稳定。“小歇坊”主营蟹壳黄等中式烘焙糕点,“杨家千金”则售卖下沙烧麦、牛肉馅饼等点心,吸引了不少周边居民前来购买。

小摊位环境升级了,原料采购也走上了“正规军”轨道。“我们基本上隔几天就要在平台上下单。”杨女士说的平台,是虹商好客指定的第三方订货平台,主要用于采购油类为主的开店必备品。她熟练地滑动着订单页面向记者展示:“都是正规品牌,质量有保证。我们用的放心,老百姓吃的也安心。”

原料更正规了,成本也上升了。可是社区店做的是惠民生意,必须控制售价。为了让商户轻装上阵,作为区属国资的虹商集团积极落实区里政策导向,从其他成本上先做大幅度调减。

虹商好客负责人张耀表示,为了给“小贩们”减负,他们承担了排烟设备等店铺初始投入。同时,虹商好客的店铺租金也低于市价的20%,确保了商户在低成本运营基础上实现盈利,同时让老百姓获得舌尖上的实惠。

数据在手,“甩手掌柜”也能做

便利,不仅仅体现在成本和环境上。虹商好客为所有商铺配备了统一的智能收银系统。杨女士每天都能通过系统查看营业额数据和热销商品榜单。“我不用每天盯在店里,只要看看数据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叫货了,哪个东西卖的不好了。一清二楚,非常方便!”她满意地说。这份数据化的经营反馈,让她能更精准地把握顾客喜好,很省心。

这种“省心”同样体现在开店之初。在另一家知名的小脚粽摊位,“胖阿姨”的经历就是最好的印证。

开店23年,胖阿姨的店铺曾辗转多地。她最开始支的摊头,是在菜场门口“搭棚棚”,“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经历让她记忆犹新。这一次,得益于区里“开店一件事”的服务集成,虹商服务专班为她包办了一切——所有文件流程,全都由虹商好客工作人员代为处理。

“一点都没有操心,阿拉‘’进来就可以做生意。装修画图纸我们也不懂,全都是他们帮我们弄。”胖阿姨说。

以前开店办证,自己最少要跑7、8趟,现在,材料交齐后平均7到10天就能出证,为店主们减少了许多周折。这正是虹口“开店一件事”改革力求达到的“便捷开成店”效果。

 

胖阿姨的家就在小区里,如今是“出家门就进店门”。她的粉丝群里有几百位老顾客,店开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她是我们这里的KOL。”负责人张耀开玩笑地说。

胖阿姨告诉记者,小店的部分采购也通过虹商的第三方平台来买,临时缺菜就直接去一墙之隔的菜场买了,十分方便。“喏,这芹菜就是旁边买的,准备明天炒芹菜肉丝豆腐干做面浇头。”她一边拣菜一边说,这份便利是扎根社区独有的优势。

严管优服,舌尖上的信任是这样炼成的

为了“让商户不仅进得来还要留得住”,虹商好客推出了8统一,即帮助商户统一装修、统一办证,商户使用的油品调料从正规厂家统一集采,食材从旁边菜场直接送货,即需即买,既新鲜又便宜。这是虹口“开店一件事在社区餐饮领域探索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体现,通过虹商好客整合一件事,实现商贩降本、居民得益、管理规范三重目标。

“严”字当头,守护着这份信任的基石。每户每周至少接受两次细致的打分检查——从食材保质期是否新鲜,到操作流程是否规范,扣分项都会附上照片反馈给商户。“年度平均打分会关联店铺一些优惠条件。”张耀语气严肃地强调,“如果踩到食安红线,将直接影响续租。”开业一月以来,虹商好客已组织三次食安培训,还会安排商户参与线上考试,层层把关食品安全,筑牢舌尖上的邻里情。

这份严格换来了居民的信任。小区居民王阿姨夸赞:“我一天两顿都在这里吃,天热家里不用烧菜了,这里明厨亮灶、整洁干净,老灵的!”

这份安心,是管理的成效,也是社区的温度。为了让这份温度更“滚烫”,虹商好客还定期组织沪语培训,教外来店主说上海话。“偶尔蹦两句上海话,顾客更亲切,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哈壳王(蟹壳黄)、喝洋素(黑洋酥),这些上海话都是在这里学会的!”杨女士说。

从漂泊无定到安营扎寨,从单打独斗到平台赋能,虹口区创新探索的“开店一件事”及其在虹商好客的生动实践,不仅为小商户们搭建了一个遮风挡雨的“港湾”,更通过精细化管理和贴心服务,守护着居民“家门口”的烟火气与食品安全。

这里,商户经营更省心,居民消费更放心,那份久违的、带着食物温度的邻里情谊,也在这方小小的社区天地里,愈发浓郁、醇厚,成为虹口办好民生实事、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温暖注脚。

记者:龚乐

图片:杨伯荣

编辑:龚乐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暨虹口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总结会举行
居民喜圆“安居梦”!虹口区首次尝试“原址改建+协议置换”方案→
虹口值得打卡的游泳池,你最pick哪一个?
虹口教育的这项成果 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