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上午9点,虹口区区长吕鸣走进上海人民广播电台“2025夏令热线·区长访谈”节目。
两小时的直播中,吕鸣接听前方记者与市民来电,第一时间连线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属地街镇负责人,回应市民群众关切。
加梯维保费用如何收
专项管理确保透明 保障居民权益
家住虹口区赤峰路附近的市民刘女士来电咨询,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后,后期电梯的保养和维修基金征收标准及使用透明度的问题。刘女士表示,物业对收费标准和支出明细解释模糊,“只说别人都交了我也要交,我们居民总要知道这个钱是怎么收,怎么用的?”
虹口区房管局副局长王志国解释,加装电梯后通常有两年免费维保期,由代建单位和电梯公司负责。维保期过后,电梯的产权所有人,也就是该楼栋加梯业主,需共同委托专业维保单位负责后续运营,当中产生的相关费用需由产权人另行承担,而不动用小区原有维修基金。
“保养基金是在免费维保两年之后重新确定,可以协商好后,每月制定一个标准,一般是支持电梯所有人跟所在小区的物业公司签订长期委托协议。这笔费用可以由房管局牵头,协同街道加梯办、小区居委会,组织业主协商制定标准,并开立单独的专项账户管理。”
虹口区区长吕鸣指出,电梯维护费用属于原有大修基金和物业费之外的专项费用,遵循“谁受益,谁交费”原则。他强调:“加装电梯的后续维护是普遍面临的新问题。房管局接下来对全区已加装电梯的物业维修基金缴付和管理情况加强工作指导、检查督促,并进行专项处理。”
案例回应
刘女士所在楼栋的加装电梯是2021年12月完成公示,2022年3月开工,2023年1月竣工,由通兴电梯公司代建,目前正在三年免保期间,到今年12月28日电梯免保期满。2025年7月22日下午,东四居委、居民代表和小区所属的大柏树物业公司协商后续接管事宜,物业公司向居委、居民代表提供了三种套餐,报价均不高于房管局出具的接管指导价,本周楼栋内居民正在就报价进行商议。
截至2025年6月,曲阳路街道加装电梯免保到期共27台,均完成接管。
接下来将鼓励物业主动接管。将小区加装电梯的接管情况上报区房管局,纳入当次物业服务达标奖励考核,要求物业公司在电梯到期前6个月主动对接。
加强法律政策宣传。联合房管局、市场局向居民开展电梯接管法律宣传,解答居民疑惑。
确保电梯安全健康运行。配合房管局、市场局等部门,对接管单位加强指导,保障加装电梯后“有人建、有人管”。
地铁口单车“霸位” 行人被迫走机动车道
停车乱象何时休
市民王女士来电反映,轨道交通3号线大柏树站地铁口附近,共享单车乱停放现象严重。“整排都停满了,没有地方停自己的非机动车。尤其是暑假期间,非机动车区域不仅停满了,还占用了人行通道。”这导致行人需绕行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用区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虹口区建管委交通中心主任杨栩在节目中回应:“该区域存在早晚高峰的潮汐现象,电动自行车数量多于共享单车,两者相互交织。”他表示,接下来会配合属地街道做好车辆运维工作,督促三家企业加强运维力量、减少车辆总量、设置疏解调序点、优化现场秩序。“现场也会继续优化,目前也设了一些点位,能够往周边疏解一下。”
虹口区曲阳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许长龙表示,会加强对共享单车公司的管理,“我们在早晚高峰安排市容管理队员协助清运,避免车辆占用盲道、影响行人。”
虹口区区长吕鸣指出:“老百姓的电动自行车比较多,共享单车比较多,这里面不排除还有一些僵尸车的清理,长期停在这边,接下来街道和建管委都要重点抓一抓。聚焦高峰时段,属地街道联合交警、城管部门加强集中整治和现场管理,确保车辆有序停放。同时要强化与共享单车企业的沟通,督促其做好清运工作。另外,结合美丽街区、城市更新等项目,见缝插针增设一些停车位,让非机动车能够有序归位。”吕鸣进一步强调:“根本上,还需完善公共交通,实现轨道交通与公共汽车无缝衔接。”
案例回应
大柏树地铁站上班高峰期间人流量、车流量巨大,日常停放了大量上班市民的电动车自行车,非机动车停放位置长期紧张。早高峰期间市民骑行的共享单车集中至此,数量巨大。部分单车公司在清运时,存在将车辆先集中在非机动车道再装车运走的情况,导致出现车辆占路影响交通的问题。
工作措施
1、加强对共享单车公司的管理。对未及时清运的公司,督促其清运,对经督促清运仍不及时清理、清运的,由城管中队进行执法和约谈。
2、加派市容管理人员自主进行清运。在早晚高峰时段,安排市容管理队员在区域进行协助清运,并做好单车疏散停放管理工作,及时清空汇积单车。要立即清运整理压到盲道和影响非机动车通行的共享单车。
3、加强对市民的宣传引导。在停放拥堵点做好市民宣传,劝导居民"多走一段路"。
下一步
1、会同区建管委,区交通中心和交管部门共同研讨大柏树地铁站共享单车管理问题的长效解决办法。
2、加强巡查发现及时上报工作。增强与区交通中心的联动,实时通报区域淤积、车辆堆积情况,保持市容管理人员的实时沟通,协调督促三家清运企业强化清运力量。
3、商讨结合“美丽街区”项目见缝插针增加停车位可能性,通过边角地改造,道路资源优化等举措,继续挖掘停车潜力。
4、探索运用智能化方法,对停放区域采取电子围栏进行有效管控。
便民工程反变“扰民噪音”
多方沟通利民出行
虹口区市民马女士来电反映,临平北路89弄正润欧洲花园小区附近在挖路建桥,原本是为了方便居民的工程,但在施工上却出现了扰民。记者曹梦雅在现场发现,施工队入驻之后,原来的绿化也被移走了,居民担心施工结束后,绿化是否能够复原。
此外,记者在现场没有看到相关的施工铭牌,不知道这个工程的起止时间和具体的负责单位,但是一侧的宣传板上有信息——“天虹路跨沙泾港桥梁工程,全长182米,建成之后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也就是说,该桥建成后,将便利河两侧居民的来往,缩短通行时间,“另外,据居民反映,这个工程离居民楼太近了,而且早上七点多到晚上八点多都在施工,噪声扰民,相关的防尘措施也没有做到位,就连住在八楼的居民也能感受到扬尘的影响。”
此前,也有居民向相关部门询问该工地的情况,但只得到了一份关于工程实施可行性的研究报告,没有看到更多具体的文件。相关部门回复称,这是一座临时桥,对此居民也表示十分困惑,临时桥是什么概念?
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办事处主任薛俊全说:“这边是一个便民的钢架桥,前期我们响应河两边的居民便民出行的需求,打造钢架桥,建好之后,会极大便利沙泾港两岸居民的出行。目前我们配合区建管委,前期做了一些居民的告知。”薛俊全表示,目前正在进行绿化搬迁和便道施工。街道综合执法队每天巡查该区域,没有发现晚上十点后夜间施工的情况,现场也设置了隔离,“如果现场再出现肉眼可见的扬尘现象,街道会加大巡查频次,督促施工方整改。”
虹口区建管委主任杨静介绍,该项目的实施单位是区建管委下属的市政中心,可能施工较为粗糙,导致了噪音与扬尘,“后续我们尽量优化举措、措施,提高文明施工水平。”由于跨河造桥工程是未完全实施的临时性项目,仅有简单的告示牌,后续会明示项目内容。安全方面,该桥作为非机动车推行桥,在进出口会设置减速带,以行人为主,非机动车为辅。
虹口区区长吕鸣表示:“马女士提到除了噪音、扬尘对居住区的干扰外,她还担心在后续运行过程中,非机动车骑行会不会造成安全隐患。区建管委和嘉兴路街道要把居民关心的几个问题再梳理一下,有一些情况要加强沟通,他们担心什么,我们采取什么措施,都要有方案。”吕鸣强调:“这本身是件好事情,居民提出要建桥,区里积极响应。同时,要考虑到是不是解决了一部分居民的问题,又会引发另一部分居民的反对?要把各方面的利益和担心都要考虑进去。”
案例回应
处理路径与处置方式
1、加强巡查。每天组织网格巡查员、第三方市容保障人员及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加强对钢便桥施工工地周边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
2、加强监管。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加强对钢便桥在建工地的监管,落实文明施工要求,对夜间施工、噪音扬尘扰民等现象及时予以劝阻,对于不听劝阻的,及时依法立案处罚。
3、配合区建管委做好其他涉及该桥梁建设施工问题的整改。
下一步,待该钢便桥建成后,街道将配合区建管委落实技防、物防措施,加强钢便桥周边区域的市容管理,及时清理非机动车乱停放,为周边居民营造文明安静的环境。
老年助餐“一码通”遇阻
惠民政策如何更贴心
市民章先生反映,他在为85岁母亲通过"随申办"申请市级助餐补贴后,在虹口区使用时被要求额外下载区级小程序,“既然‘随申办’可以完成,为什么到属地又增加了一道手续,这个手续对于85岁老人又是很复杂的过程。”
虹口区区民政局副局长陈维回应称:“去年5月份,市里面统一在‘随申办’推出了助餐补贴申请的流程。一种是‘随申办’上提交申请,第二种是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线下办理,居住地和属地都可以办,可以用任何一张银行卡包括敬老卡进行绑定。”陈维补充解释:“区里推出的‘一码通享’,此前也是征求了老年人的意见,老年人到线下食堂的支付有很多种形式,除了银行卡也有支付宝、微信,还有老年人愿意支付现金,市里面申请了助餐补贴以后,到线下食堂只能用绑定的银行卡才能享受补贴,如果老年人不带那张银行卡,或者是忘记带了,用其他的支付方式就没办法支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虹口区所有街道的社区长者食堂均可‘一码通享’,让老年人一次申请使用无忧。”
凉城新村街道办事处主任沈忠裕表示:“目前各个区补贴方式不一样,进入区里刷二维码以后才能享受虹口区的补贴。如果不使用‘一码通享’,在凉城街道依旧可以享受补贴。但如果要在凉城街道以外的社区食堂使用,就需要‘一码通享’,支付方式也会比较灵活,不局限于敬老卡支付,微信、支付宝、现金都可以支付。”
虹口区区长吕鸣认真聆听并询问每一个细节,在与区数据局局长黄海滨的对话中他提问:“市里‘随申办’一旦申请通过了,在区里的各个社区食堂都可以享受餐补优惠,‘一码通享’在技术上能解决吗?”黄海滨回应称:“下一步我们考虑把区里的‘一码通享’的码和市里的码做绑定,同时对社区食堂的系统再做一定的升级,这样可以实现在某一个街道绑定好之后,在虹口区其他街道实现相应的刷卡功能。”
吕鸣强调,要着力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惠民政策要切实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技术升级和服务创新,逐步实现‘一次申请、全区通用’的目标,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对于群众反映的系统使用问题,他要求相关部门主动联系章先生核实情况,及时解决。
节目中还收到吴女士关于在邢家桥北路和四川北路街道增设社区食堂的建议,区民政局副局长陈维表示将结合现有15家社区食堂的布局规划,研究增设方案。吕鸣表示,“一方面我们在建设老年食堂,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在尝试用社会化办社区食堂的方式来补足,现在我们跟区属虹商集团,政府和国企联动起来规划。我们也会认定一批社会化办的餐厅,只要符合我们的要求,也会认定为老年食堂一并纳入管理。不能社区食堂开得好,旁边小店关得多。”吕鸣说,为了让老百姓吃得方便、健康、便宜、丰富,“我们搞了一个虹商好客,把各个档口、口碑小店、老字号美食、特色美食请进来,在这个平台上,他们还有竞争机制,让老年居民受益。”
案例回应
章先生母亲注册市级助餐平台后绑定的敬老卡或者社保卡可以在凉城新村街道所有长者食堂享受优惠助餐政策,如发现不能使用敬老卡或者社保卡结算,区民政局会做好和市级平台对接和解决处理。
章先生也可按照自愿原则代其母亲申请虹口的“一码通享”二维码,申请后可在全区所有长者食堂享受优惠助餐政策,目前提供三种申请协助渠道:1.现场协助:各社区长者食堂用餐高峰时段配备专职志愿者指导申码;2.网点代办:全区14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6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提供申请服务;3.居委帮助:联系居委养老顾问可代为办理。
同时,区民政局将协同区数据局进一步优化“一码通享”的申请流程,简化申请步骤。
来源:话匣子
编辑:龚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