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评审工作顺利完成。此次评审工作自7月17日启动,共完成333个申报项目评审,涵盖了技术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研发、“三谷”项目)、应用场景、产业提升、联合育种攻关、科技人才培育等五大类农业科技创新项目。
此前,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依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本市农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以及《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及资金管理细则(试行)》,通过“上海三农”微信公众号、《东方城乡报》等媒体平台公开发布了《2025年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指南》,接受项目申报。截至7月15日,共收到333份有效申报材料,经过网络评审,最终有179份申报材料入围现场会议评审。
本次项目的谋划设计围绕六个“坚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一是坚持“两个服务”,服务国家需要,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IP,服务本地农业生产,形成更多“小而美”农产品以满足市民需求。二是坚持突出重点,聚焦“特色种源、合成生物、现代设施农业”三个新赛道,今年涉及“三个新赛道”的项目占比超七成。三是坚持全链条布局,围绕种植业、蔬菜、畜牧、水产、智慧农业等产业链,从前端的种子种苗、肥料、农药兽药,到中段的种植茬口、种养模式,再到后端的储藏、保鲜、加工等,进行统筹考虑,实现补链延链强链。四是坚持大小结合,既布局肩负国家战略任务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对本市乡村振兴作用明显的产业提升、联合育种攻关项目,也有可直接形成产品和服务的应用场景类项目和重点研发项目。五是坚持长短结合,对于产业应用急需以及技术成熟度高的项目,实施周期控制在2年以内;对于涉及底盘技术攻关等项目,实施周期控制在3年以内;对于受制于农产品生长周期的品种培育类项目,实施周期放宽到4-5年。六是坚持成果可感可用可及,项目重点向可以形成终端产品和服务倾斜,向企业提出的可直接转化应用项目倾斜,促进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面和显示度。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评审中除科技人才培育项目外,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占比超25%,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逐渐显现。此外,超过90%的项目由多家单位联合申报,产学研用结合趋势不断凸显。
本次网络评审和现场评审共安排32个评审小组,邀请专家近200人次。同时,科技人才培育项目评审环节还特别邀请了项目单位代表和项目负责人进行现场观摩,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展示创新活力和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
上海始终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去年6月出台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本市农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本市农业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和整体效能。市农业农村委表示,将积极贯彻国家和本市有关农业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在今年相关管理细则的修订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完善,从制度和规划层面构建更加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委将持续深耕,精准施策,继续推进本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工作,进一步夯实本市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基石,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的转化,切实推动科技与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与高效协同,为上海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文: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