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进入大暑节气,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已经到来。很多人觉得心肌梗死是寒冬的“常客”,夏日里无需担忧。事实恰恰相反,夏季的高温会让心血管系统承受巨大压力,可能诱发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甚至直接导致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专家指出,高温对心血管系统的“攻击”是多方面的,每一环都暗藏风险。
图片来源:千图网
天热时,人体水分随着汗液大量流失,血液会变得黏稠,流动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堵住冠状动脉,心肌就会因缺血而坏死。为了散热,身体会让外周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心脏不得不加快跳动速度、增强收缩力量来维持正常血流,大大增加了心脏的工作负荷。高温天大量出汗还会导致钠、钾、钙、镁等电解质流失,如果只喝水不及时补充电解质,就可能引发低钠血症或钾水平失衡,导致心律失常。高温还会让交感神经系统变得异常兴奋,促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大量释放,这些激素会让心率加快、血压波动,还会让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得“不稳定”,一旦斑块破裂就会迅速形成急性血栓,引发急性心梗。
医生提醒,冠心病患者、有心梗史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老年人、有吸烟史的人群以及长期透析或慢性肾病患者在高温天需格外警惕。这些人群的血管条件或心脏功能本就较差,高温和脱水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意外风险。专家建议,高温期间应尽量避免在中午12点到下午3点外出或进行剧烈运动,外出时要做好防晒措施。补水要主动出击,少量多次饮水,每次喝150~200毫升,老年人尤其要定时喝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吃高盐、高脂、高糖食物,多吃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橙子、绿叶蔬菜等。有慢性病的患者要更频繁地测量血压、血糖,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调整用药,切勿擅自停药。要特别留意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出冷汗、头晕、恶心等心梗早期信号,一旦出现要立即就医。
大暑的高温可能让心血管病患者面临“隐形的危机”,做好防暑降温、科学补水、均衡饮食、密切监测慢病指标、规律服药以及敏锐识别危险信号,都是夏天必不可少的“心脏防护盾”。
记者:吴会雄
通讯员:苗雨桐、韩文正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