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静安讲坛:读懂细节,就是读懂作家的灵魂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7-28 12:37:51

近日,由静安区图书馆与静安区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静安讲坛”在静安区图书馆后四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特邀著名作家、《收获》App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导师“走走”带领现场读者深入探讨小说创作中的细节艺术,以及文字与生活的微妙关联。

讲座一开始,“走走”就带领读者走进福楼拜著作《包法利夫人》的世界:新婚喜宴上“层层叠叠”的甜品与查理进教室时帽子的叠压、爱玛临终繁复的衣裙遥相呼应;甜点盘“轻轻一动,黄色奶油就晃荡”、喜宴的“颤巍巍”与爱玛踩着溪流“晃晃悠悠”石头奔向情人的身影重叠——摇晃的意象如幽灵般缠绕爱玛一生,预言了她不安定的命运。

“走走”和大家分享道:“意象的重复与呼应,是作家营造氛围的隐秘手法。福楼拜不惜打破时间的逻辑,将爱玛与莱昂的相遇从冬季‘延迟’到夏季,只为让盛开的鲜花为这场禁忌之恋增添一抹浪漫的色彩。这种对艺术效果的极致追求,恰恰体现了细节的力量——它能让虚构的世界比现实更加真实。”

“小说中的细节,是作者精心埋下的种子,也是读者与文本对话的桥梁。无论是一个标点的微妙运用,一段嵌入文本的自然融合,乃至生活经验与虚构叙事的交织,都考验着作家的匠心与心性。文学的魅力,恰恰在于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和细节中。”

整场讲座中,“走走”从刻画人物、意象的统一、互文性、心理距离的调整、关系的刻画、颜色、声音等几方面系统剖析了细节的重要性。她还指出,心理距离的调整,往往通过人称与视角的转换来实现。比如,短篇故事《影集》的片段里,从直呼其名到爸爸,再到父亲称呼的变化,暗示了权力关系的微妙转移;在《植物妻子》中,妻子写给妈妈的信以第一人称直抒胸臆,让读者直接触摸到她逐渐异化的心灵。

“走走”还以纳博科夫作品《圣诞夜》中“太阳迎来教堂十字尖顶光辉”的描写为例,指出这种打破常规的表达方式恰恰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精神世界,因为真正有效的细节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精巧设计,更是作家心性的自然流露。

讲座最后,现场读者还意犹未尽地同“走走”一起讨论起细节之于一部好作品的重要作用。大家纷纷表示:“原来读懂细节,就是读懂作家的灵魂。”

记者:邢蓓琳 

视频:楼英俊

编辑:梁慧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