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木雕刻的历史可追溯至元代,当时已有人用这种质地特殊的木材制作小型摆件。到了明清时期,这门手艺逐渐成熟,从民间作坊到宫廷造办处,都能见到黄杨木雕刻的身影,器物种类也从简单的文玩扩展到摆件、挂件等。黄杨木之所以珍贵,核心在于生长速度极慢。
民间常说“黄杨长一寸,需得百年功”,一棵直径能达到20厘米的黄杨木,往往要经历数百年风雨。它的木质细密坚韧,纹理几乎看不出棕眼,雕刻时不容易开裂,下刀时能清晰呈现细微的线条,这些特点让它成了雕刻用料中的“优等生”。用黄杨木雕刻人物的高峰在清代。那时的工匠对黄杨木的特性摸得很透,刻出的人物不管是佛像的庄严、仕女的温婉,还是文人的洒脱,都能通过流畅的线条和自然的神态展现出来,衣纹的褶皱就像真的布料堆叠一般,至今看仍觉生动。
近现代也有不少擅长黄杨木人物雕刻的名家,比如王凤祚,他的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刻画,线条简练却力道十足;还有叶润周,擅长将传统题材与生活气息结合,刻出的人物多了几分烟火气。这次视频里带来的黄杨木人物作品“雪山大佛”,原型源自藏地雪山中的佛像造像风格。
工匠选取了一块生长年份较久的黄杨木,整体造型参考了传统雪山佛像的庄严姿态,面部线条柔和,衣纹顺着木材纹理自然起伏,既保留了黄杨木本身的温润色泽,又通过雕刻呈现出佛像的肃穆感。市场上常见的冒充黄杨木的木材有几种:水黄杨质地偏松,纹理粗疏,颜色比真黄杨浅;千年矮虽然名字里带“矮”,但木质偏软,雕刻时容易起毛边;还有些硬杂木经过染色处理,细看能发现颜色不均匀,纹理也杂乱无章,不难分辨。
记者 / 王龑君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成子锴
视频 / 成子锴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吃出幸福感!
2. 皮鞋老品牌守正创新,推出新品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