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大吉路310号弄堂口,一眼望去,四周都是高楼林立;而回看弄堂内,却是“七十二家房客”破旧的景象。
这里是黄浦区710、702街坊,7月27日,截至下午4点,该地块旧改征收二轮征询酝酿期首日签约比率达到96.16%,这也意味着700多权证居民正式告别旧居,开启新生活。
“这几十年,我们经历了几起几落。”回想过去盼旧改的心路历程,居民初侨英这样形容。在这个老弄堂里,大多数人家都有着几十年“倒马桶”的日子,旧改意愿很强烈。
“我们在‘红房子’贴隔壁,上世纪90年代,听说‘红房子’要建新楼,我们要改造,但后来没等到。”初侨英说,到了2020年后,上海各区都在推进成片旧改,居民们心里又燃起了希望:“这次,旧改阳光会不会照到我们?”没想到,还是没声音。落空了两趟后,2024年,东至方斜路、实华公寓,南至方斜路558号、大吉路,西至肇周路、方斜路419号,北至大吉路、建国新路的710、702街坊终于启动了一轮征询,居民们悬着的心又放了下来。
“马桶一拎就是几十年,后来实在没办法,在征得楼下居民同意后,在房间里装一个抽水马桶,但弹丸之地,装在哪都很尴尬。”初阿姨苦涩地说道,这些年一家人都是伴着马桶在吃饭,“吃饭的地方和马桶就用一块布帘隔了一下,这苦日子一天也不想过。”这次碰到地块二轮征询,初阿姨一家早早地就找到了经办人刘芝青和张振威,满意地签下了名字。“黄浦征收三所旧改政策公开透明,老西门街道、居委沟通工作也非常到位,我们积极签约,应该说是水到渠成。”
事实上,凡是旧区改造,不管是权证数多也好,少也好,从来就没有轻松的。因为其背后关系到的是居民们的切身利益,“众口难调”是项目组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就算是像黄浦区710、702街坊这样对改造有迫切需求的项目也不例外。
在区建管委、区房管局的的指导下,黄浦第三征收所、老西门街道始终以“旧改为民,旧改靠民”这一宗旨,做好每项工作。
“我这个组负责30多证居民,碰到家庭内部问题的还不少,做深做细居民们工作很关键。”经办人刘芝青说,有一户居民,户口数高达10个人,亲人之间要分房、分财产,家庭成员可能会有各自的“小算盘”,如何帮助他们捧回“大蛋糕”,又切好各自的“小蛋糕”,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去破解;有的居民,可能对政策还没吃透,需要反复做工作,这些都考验着经办人和居委干部的真心、耐心和细心。项目组也提前请来了专业的律师团队,入驻征收基地,帮助争议双方积极沟通,实质性解决争议。
在黄浦区710、702街坊项目中,还活跃着志愿者、热心人的身影!在街道、居委的带领下,这些居民代表和志愿者骨干积极为身边的居民解答疑惑,助推项目高质有效推进。
以人民之心,筑人民之城。随着黄浦区710、702街坊的推进实施,这片社区在不久的将来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老旧房里的居民们正怀揣着宜居安居的幸福梦想奔向新居。这片热土的非凡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记者 / 王月华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袁霖(实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吃出幸福感!
2. 生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