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以及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中关于加强数字法院建设的工作要求,打造司法智能化研究的前沿阵地,为数字中国战略实施和数字法院建设提供可复制、可应用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同济大学决定联合共建“数字法院研究基地”。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社会论坛现场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今天(7月27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社会论坛上,“数字法院研究基地”正式揭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出席论坛并共同为“数字法院研究基地”揭牌。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右),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左)共同为“数字法院研究基地”揭牌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重塑社会运行规则与治理模式。2023年以来,上海法院在全国率先实质性推进数字法院建设,通过司法大数据的筛选、比对、碰撞,多场景构建数字模型,对内智能辅助办案、全程监督预警,对外方便公众诉讼、参与社会治理。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目前上海数字法院形成了“数助办案、数助监督、数助便民、数助治理、数助政务”五大核心板块,在提升审判质效、强化审判管理、助力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成效持续显现。
近年来,同济大学把人工智能赋能学科转型升级作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牵头建设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开展人工智能的伦理、法律和治理问题研究,探索智能社会的新秩序。论坛上,同济大学以“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为引领,发布了城市治理智能体 (1.0)、大语言模型中文内容安全评测系统、大模型驱动的视觉语言具身导航系统等交叉研究创新成果。
此次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同济大学共建“数字法院研究基地”,既是顺应数字中国建设进程的重要举措,也是数字时代深化院校合作,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数字法院研究基地”设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旨在通过合理布局与重点突破,建设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引领力的司法科技创新平台,为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人工智能司法文明进步。
“数字法院研究基地”将聚焦上海法院的前沿实践,将“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创新与案例实践相结合、知识体系与创新手段相结合”,以实现“共建研究平台、凝练特色项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目标。
揭牌前,贾宇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社会论坛上作开幕致辞,并围绕“数字法院研究基地”的建设提出希望:一是深化系统协同,凝聚共建合力;二是聚焦核心任务,产出实质成果;三是创新培养模式,培育复合法治人才。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作开幕致辞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社会论坛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重要分论坛之一,聚焦智能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应对潜在的伦理、法律和治理风险与挑战,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目前已成功举办三届,今年智能社会论坛主题为“AI赋能社会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
文字:张巧雨
摄影:周婧
责任编辑:张巧雨
编辑:付欣宇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