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在奉贤区庄行镇千亩水产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养殖户王雷杰跟着专家们一起,细心观察水体情况和虾苗长势,喜滋滋地期盼今夏南美白对虾的好收成。“戴教授的虾苗活力强、成活率高,亩产年均增加300斤。”他指着虾塘感慨,“以前三年总有一年亏本,如今技术有保障,每亩净利稳定在五六千元。”现场采样的硕士研究生李茂希介绍,团队定期检测溶解氧、PH值及氮含量等关键指标,确保虾苗最佳生长环境。
2005年7月,10位戴着党徽的教授踏上了一条“科技兴渔”的初心之路,这便是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服务团的赤诚起点。二十年来,服务团足迹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深入446个涉渔县,培训渔民近2万人次。教授博士们顶烈日、冒风雪,把实验室搬到鱼塘边,把技术送到渔民手中,他们不仅是科学家,更是乡村振兴的“摆渡人”。
“我们在20年前就已经来到奉贤,来到这个养殖场进行技术服务。”作为上海市南美白对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戴习林带领团队扎根奉贤,使当地虾的养殖成功率从60%跃升至近100%,亩产量从400~500斤提升至800~1000斤。
解决了最初的“养不活”难题,团队目标已进阶到“提品质”的新阶段。“奉贤是上海的养殖虾大区,我们在奉贤目前有4个点位已经通过绿色食品虾的国家认证,应该说在整个上海地区,奉贤的白对虾养殖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戴习林表示,团队服务也从单纯的技术指导拓展到产业全链服务,通过上海市虾类产业技术体系,实现技术服务常态化。“我们每10~15天现场测水、查病,还提前半年预测虾价走势,让养殖户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科技赋能下,奉贤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实现质的飞跃,养殖面积和产量占全市的50%左右,确立了在上海市养虾业中的领先地位和奉贤区水产业中的一业特强地位。奉贤区生态养殖服务中心副主任于忠利表示,“特别是在上海市虾类产业技术体系、南美白对虾产业技术体系两大项目带动下,我们与首席专家戴习林教授领衔的项目组和博士服务团深度合作,在适合上海地区淡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新品种选育、SPF苗种规模化繁育、降本提质稳产高效养殖等关键技术环节实现多点突破,同步建立了苗种检疫监测、水质监测、病害预报预警平台,一举破解种源依赖进口、病害高发、增产不增收等瓶颈,实现技术指导与培训全域覆盖,推动养殖成功率、亩产量连年攀升,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显现。”
从实验室到虾塘边,二十载春秋沉淀出“科技蓝”浸染“农业绿”的奉贤样本。区生态养殖服务中心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放大科研协同效应,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聚力打造南美白对虾产业高地,让更多虾农尝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让“奉贤虾”跃向更广阔的舞台。
记者:傅潇瑶 蔡范奕
编辑:夏阳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上海市奉贤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开幕
今年首次线下活动!“上海奉贤”这场“荷”您有约的古风盛宴,火出圈了!
奉贤区首批“贤城名匠”质量讲师团名单出炉,速来围观!
“贤风市集”邀你“青”凉一夏!100%中奖!
奉贤这群青年在爱心暑托班自研的“宝藏课”,让孩子们“玩”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