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长宁 > 文章详情

长宁这位小学生和妈妈“播电影”,用声音“点亮”视障朋友的世界!

转自:上海长宁 2025-07-26 20:38:11

近日,在上海市妇联发起的“敲开100扇门”家庭故事征集活动中,新泾镇妇联选送的金煊一家为视障人士解说电影的温暖故事,入选了《暖暖FAM力》系列视频。这位上海市“新时代好少年”和妈妈张之玮,用超过280小时的志愿讲解,为视障朋友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光影世界的大门。

在上海无障碍电影专场,当纪录片《雪豹和她的朋友们》画面亮起,金煊清澈的童声在台词间隙适时响起:“山洞里,雪豹妈妈正在给两个小家伙喂奶。” 这句将原文“哺乳幼崽”转化为小朋友都懂的“喂奶”,正是金煊的贴心设计。“这样讲,视障小朋友听得更明白、更亲切。”她解释道。



这份细腻,源于三年多的坚持与打磨。刚开始接触无障碍解说时,厚厚的剧本上密密麻麻的生字,对当时才上二年级的金煊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好多字不认识,只能一个个查字典,不懂的词就问妈妈或者自己找资料。”更重要的是,她学会了如何把书面语变成小伙伴更容易理解的“童言童语”。



为了让解说准确又充满温度,母女俩为每部电影投入十几个小时的精心准备。一部电影通常一个半小时,她们在家要对着画面反复练习。妈妈张之玮习惯练两三遍,小金煊则更投入,妈妈上班后,她还会把自己负责的部分再练上五六遍。



这份持之以恒的付出,收获了最动人的回响。一次在上海市盲童学校,女孩王一宁循着金煊的声音兴奋地喊:“我听过你的电影讲解!我认识你!”这跨越视觉的“重逢”,让金煊真切地触摸到了自己声音的力量。 正如她在作文中所写:“我的声音成了别人的‘眼睛’,这让我知道,世界的光永远不会熄灭。”


长年累月的解说,不仅点亮了他人的世界,也让金煊自己飞速成长。她的语文能力突飞猛进,识字量远超同龄人。作为学校的大队主席,她在公益实践中培养出的深厚同理心,让她更能敏锐地捕捉同学的需求,总能在他们沮丧时送上温暖的拥抱。改编电影台词时,她也本能地会站在视障小朋友的角度去思考。



说起培养女儿,妈妈张之玮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希望孩子能“野蛮生长”。在生态绿道引导视障者接触导盲犬,去盲童学校收集大家对解说的意见,或在家一遍遍对着电影练习,金煊的寒暑假也别具一格。张之玮说:“运动场上的汗水、志愿服务里的同理心,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成长养分。”



张之玮手握一把教育的“松紧尺”:紧在专业上,她对解说语调、节奏的要求一丝不苟。“刚开始她也嫌我太挑剔,但我觉得观众值得听到最准确、最舒服的声音。”松则是在兴趣发展上,她全力支持女儿痴迷昆虫观察、喜爱诗歌创作;同时,她还将公益融入生活,全家一起学手语、参与社区助盲服务,让行善成为本能。



金煊和妈妈的公益之路,始于长宁语宣的短视频工作室。四年前,张之玮和同事们策划盲文节目时,结识了无障碍电影发起人曲大鹏,由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上海市的导盲犬项目因场地问题遇到困难时,长宁生态绿道主动提供支持;新泾镇妇联持续搭建的“最美家庭”平台,让更多居民看到了他们平凡却闪光的善举。


“在长宁,做公益从来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张之玮翻看着当年在长宁语宣工作的采访笔记,感慨良多。此刻,她的女儿正伏在桌前,认真地修改着新的解说稿。那稚嫩却有力的童声,传递着她不变的信念:用声音做视障伙伴的“眼睛”,让世界的光亮永不熄灭。


入选《暖暖FAM力》的金煊一家,用童声与匠心传递着城市的温度。他们的故事,像投入新泾港的一颗小石子,激起的温暖涟漪正一圈圈扩散开去。在他们身后,还有许许多多的长宁家庭,正用自己的方式,默默书写着“家”的力量与温情。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撰稿:季佳佳

编辑:陈 莎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