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徐汇通 > 文章详情

彰显AI创新引领力 徐汇西岸这场论坛擘画未来发展蓝图|WAIC 2025

转自:徐汇通 2025-07-26 20:18:39

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高地。自2018年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连续在上海举办,逐渐成为连接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7月26日至28日举行,规模与影响力较以往持续扩大。7月26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携手徐汇区人民政府,在西岸国际会展中心共同举办了“AI未来发展论坛:超级智能,无界共创”主题论坛。该论坛聚焦人工智能引领未来的路径,汇聚全球智慧,一同畅想科技未来。

智见未来:上海交大AI未来发展论坛汇聚全球顶尖智慧

论坛集结了全球顶尖学术与产业力量,全面启动“AI未来发展计划”,设置了院士主旨演讲、校长高端对话、TR35青年论坛、交大重大AI科研成果发布等重磅环节。

AI未来发展计划启动现场

图灵奖得主John Edward Hopcroft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在现场带来两场前瞻性主旨报告,为与会者勾勒出一幅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与科技演进蓝图;六所国内一流高校校长共聚“校长高端对话”,围绕AI与高校教育、科研生态展开探讨,助力教育在AI时代实现更高质量发展;TR35青年对话环节邀请多位获得TR35青年创新奖的科学家、创业者代表,聚焦大模型、具身智能等热点领域,展现青年创新力。

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多项AI重大科研成果,包括科学基座大模型Innovator与科研智能体SciMaster、端侧原生大模型、DeepRare:推理型罕见病智能体诊断系统、MemOS全球首个大模型记忆操作系统,以及Data-centric AI基础设施。这些成果在彰显高校科研硬核实力的同时,也集中展示了AI在终端、医疗等领域的巨大潜力,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案。此外,上海市青少年AI学院学生作品同步亮相,激发未来无限可能。

成果发布

现场还举办了“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年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表彰青年科研新秀,激励AI新生力量不断突破。

“校长高端对话”共话人工智能前沿发展与高等教育使命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教育生态,推动高校变革。在校长高端对话环节,六所国内高校掌舵者——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南京大学校长谈哲敏、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围绕“人工智能对高校科学教育的影响及科研创新生态”展开深度研讨。

校长高端对话现场

对话环节的话题涵盖教育教学、科研范式、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系统回应人工智能深度介入高等教育的挑战与机遇。各位校长书记围绕“AI加速科研创新与知识转化”“AI技术冲击下的传统学科升级迭代”“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重构”等一系列关键变革趋势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包括大学如何与其他三类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创新、传统学科如何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如何破解科学教育滞后与人才培养“慢变量”难题,AI时代下教育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组织方式的改革,以及年轻人如何在AI时代塑造核心竞争力等问题,为全球高等教育变革提供中国智慧。

面向2030:上海交大发布AI未来基金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围绕国家战略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目标,积极布局AI领域:2019年开设国家首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21年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共建“国智班”,2023年获批建设国家AI产教融合平台,2024年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据悉,在今年的计算机科学排名CSRankings中,上海交通大学在计算机学科的人工智能分项位列排行榜全球第一,展现卓越科研实力。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自2024年4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科研攻关引领区、人才引育先行区”的定位,通过成立校级人工智能人才工作专委会,设立专项基金,构建“绿色通道”破格引进机制等新模式,实现“3-3-3”的引才多元差异化引育格局,即1/3来自海外顶尖高校,1/3来自国内一流院校,1/3来自全球领先企业。据悉,学院教职团队平均年龄小于35岁,有半数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实现了中青年人才梯队的快速壮大。 

论坛上发布的“AI未来基金”正是由该学院发起,海内外校友共同助力,面向全球青年AI人才,设立“科研种子计划”与“科创种子计划”,分别面向学院青年科学家和全校创业师生,以连续性资金和资源支持青年人才科研及创业探索。基金还联合《Nature》发起“面向未来的十大AI问题”研究,将于2026年上海交通大学130周年校庆发布,致力于引导科研方向、厘清战略议题,助力全球青年人才在AI领域施展抱负。

在人才培养上,学院创新推行“2-4-4”贯通式培养机制,即2年早期选拔、4年本科“特班化”学术深造、4年博士国际协同培养,打通从少年英才到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领军人才的完整路径,形成早期发现、持续培养与高端输送的闭环体系,构建AI时代的人才新生态。

记者:沈艺飞、朱昱伟

编辑:邱彩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