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
忘记密码?
模糊搜索
作者搜索
标题搜索
正文搜索
摘要搜索
查看新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政情
上海一周
伴公汀
@康平路
直通200号
交汇点
海上755
市政厅
反腐记
大国之道
抗战·上海寻迹
经济
财经连线
产业观察
金融区块链
流量研究所
市场解码
任我行
产经
市场
城生活
财经
文化
文化观澜
文艺清单
文化视点
独家探班
观众席
文旅乐游
片场视听
汇演
艺见
许蜜桃
文汇人文之城
文汇讲堂
台前幕后
文化生活
文娱专访
文汇软实力
文汇馆长说
文汇青年营
文汇视讯
帮侬忙
新民帮侬忙
上海滩
民声
民声直通车
上海辟谣平台
人民建议
问答
读者
城市的味道
民生调查
区情
浦江眼
前沿风
郊野笔记
上海屋檐下
区域
Yeah!上海
十六区
郊野大地
侬好上海
城事更新
海上记忆
精选
新潮
便利贴
评论
观见
时评
新民眼
文汇时评
思想
上观学习
思想汇
深度
纵深
访谈
原点
视点
申观察
科教
教育在线
创新之城
文汇教育
科创前沿
科学新知
科创
教育
健康
医声医事
哎哟不怕
健康生活
我不是唐亿森
求医问药
第医线
医视野
一健通
杏林夜谈
体育
运动+
文汇体育
体坛专访
新民场外音
体坛话题
我在现场
社会
说法
案页
十二公民
社会
新民法谭
上海时刻
江江三人行
在场
文汇都汇聊
潮探007
冲呀花花采访团
魔都三棱镜
新视力
三分•天下
上海歆克勒
厉苒苒
晏秋秋
上海时刻
长三角
华东局
江南
长三角
城市志
会客厅
视觉
图数图说
见识录
大视界
观观观察局
文汇视觉
新民海报
图个明白
新民印象
直播
文汇理论
文汇大家聊
学林
论苑
智库
学人
数据
数据洋葱
要闻
时政要闻
国内
港澳台
北京来信
山海情
风物
京华传真
国际
世界观
大局观
海外惊奇
文汇环球
国际视点
哎哟歪
深海区
侨梁
浩峰说
顾问天下
天下
早读
时事
纵览
话媒堂
上官河
新民早报
汇闻
文艺评论
文汇文艺百家
文汇艺术
文汇经典重读
文汇建筑可阅读
文汇文艺评论
夜光杯
新民艺评
夜光杯朋友圈
十日谈
晨读
夜读
封面人物
纪实
国家艺术
金色池塘
为一个人逛一座城
夜光杯美文课
在读
文学报
新批评
文学现场
世界文学
朝花
朝花时文
笔会
笔会
读书
上书房
文汇读书
书人茶话
新声
新民新音频
听早报
上海闲话
品牌
大区势
企示录
一起来
金融圈
车天下
健面谈
文创+
文汇潮
品牌汇
都事汇
教育汇
健康汇
科技汇
文旅在线
山海汇
体坛纵横
文化视界
生活汇
新民汇
新民亲选
万象
援疆风采
喀什风情
爱我国防
专题
直播
上观号
电子报
解放日报
文汇报
新民晚报
上海日报
新闻晨报
上海法治报
社区晨报
东方体育日报
文学报
浦东时报
新民周刊
上海宣传通讯
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78岁台湾爷爷的“艺术酒店”悄悄火了,就在闵行这里
转自:
今日闵行
2025-07-26 18:26:55
一张镜心装裱的书法小品,悬挂在人来人往的大厅,上面赫然盖着康有为、梁启超那枚启蒙近代中国的朱红印章——这里不是博物馆,而是闵行区虹桥镇一家名叫“陌上雅居”的酒店。今年暑假,不少旅客惊喜地发现,这里的每一幅装饰挂画,竟然全是真迹!
这可忙坏了酒店经理原先生。最近,旅行平台“携程”上突然冒出许多“来看真迹”的订单:七月客房入住率飙升超过80%,有人专程为赏画而来,有人直接把挂在走廊上的画买走,更有一位从北京来沪出差的商务男士,一进门就忍不住当起了义务“导览”:“瞧,这张是翁同龢的墨宝,那张是刘太希的珍藏,还有那边,清华美院丁绍光的作品……”
画框后面的“两岸故事”
走进虹梅路上的这个白墙小院——“
陌上雅居·美家园艺术酒店”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78岁的台湾爷爷,老板
储铀。
他笑着揭秘:大堂里那几幅重量级作品,是早年从香港拍卖行“淘”回来的宝贝。而挂在房间和走廊里的画,则是他十多年来精心收藏的“心头好”——全是
上
海和台湾
青年画家
的作品。
这些画作从何而来?时光倒回
2015年
。那一年,储铀团队启动了“沪台青年艺术家交流展”,此后
每年一届,雷打不动
。台湾顶尖艺术学府——台湾艺术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的师生,带着作品跨海而来,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们碰撞艺术火花。
“书法印章就该规规矩矩,传统不能丢!”“印章是我画面的一部分,我想怎么摆就怎么摆!”“可书法是传统艺术啊!”……每年,数百件从台湾来的作品,不仅挂在墙上,更真实地
触发了两岸艺术思想的激情碰撞与悄然融合
。
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博士生柯驎晏作品《玛利欧山水》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画人物专业硕士研究生李玟作品《与狸奴》
连续参展4年的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硕士张秀秀很有感触:“大陆同学手上功夫了得,工笔立粉、分层罩染这些技法,细腻得让人惊叹。台湾同学呢?‘脑洞’特别大!”她举例道,比如在传统山水画里突然蹦出“超级玛丽”的游戏场景,或是印章形状、书法内容随心而变,自由感扑面而来。
策展人蔡伯修观察得更深:“从十年参展画作的变化,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两岸在
相互靠近、共同成长
。”这一点在储铀的收藏策略上也有体现——他买画时,始终坚持“
一比一原则
”:买一张上海艺术家的,就必买一张台湾艺术家的。
真金白银的“艺术加油站”
从交流展延伸到艺术酒店,储铀团队为两岸青年艺术家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收入和信心。
蔡伯修记得,2020年,一位中年男士一口气买走了台湾艺术大学书画研究所硕士林佳谕的
6幅画。
就在前几天,又有旅客看中酒店走廊上的画,当场跑到前台成交。原因出奇一致:“
台湾艺术家的画,在上海可不容易买到!
”
林佳谕作品《密》
这样的支持对青年艺术家意义非凡。2022年参展时,还在读研的张秀秀心里直打鼓:“家里没有艺术背景,纯粹靠热爱画画,想找个展示平台太难了。”直到她的
五六幅画被人买走
,悬着的心才放下:“原来真的有人喜欢我的画,这笔钱也许不多,却让我真切地感到——
我能继续走下去
了
!
”
这份温暖也吸引着年轻人主动加入。在酒店咖啡厅,记者遇到了帮忙的复旦大学学生黄钰宁。她举着漏勺笑道:“今天中午试做凤梨酥,熬糖浆差点把锅底熬穿了!”她是张秀秀的初中同学,正努力帮酒店打造一个
台湾
80年代风格的复古咖啡厅
。
从“上海小台北”到“艺术会客厅”
酒店所在的虹梅路3205号,曾是储铀参与投资的台湾服装工厂——90年代知名的高端内衣品牌罗丝美、伊丝芬就诞生于此。2005年,储铀将工厂改建成酒店,当时附近台湾住客多,这里被大家称为
“上海小台北”
。
去年酒店翻新时,储铀灵光一闪:何不把收藏的
几百幅两岸艺术家真迹挂出来
?“台湾酒店都挂真画,也想在大陆试试,没想到反响这么好。”社交媒体上的如潮好评,让团队决定:今年
8月22日
举办的
第十届沪台青年艺术家交流展
,就放在酒店里办!
“一楼所有房间都打开,变成展览空间,让艺术家们自由交流,”储铀指着绿意盎然的小院,“晚上就在这儿办
音乐节
,让年轻人聊聊人生,谈谈理想。”
筹备的同时,新一批参展的台湾画作正跨越海峡而来。“最折腾就是运画。”储铀掰着手指算账:从台湾寄了十幅画,
运费就花了两万元
。当被问及是否盈利时,他哈哈一笑:“买画十年,亏了200多万元!但是,
一百多个台湾艺术家通过我们首次来到大陆,这价值,无法衡量!
”
“人这一辈子也就活个百来年,可咱们的文化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他说,“不管是上海长大的孩子,还是台湾长大的孩子,别让地理距离和生活的不同蒙住了眼睛,要看看咱们文化里那剪不断的线。”
储铀和艺术家在交流展
供稿:闵虹
记者:宋诗清
初审:陈怡婷
复审:方雨斌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