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嘉定 > 文章详情

时光BGM已加载完毕:传奇乐器申请出战!

转自:上海嘉定 2025-07-26 18:03:28

上海的百乐、天津的鹦鹉

河北的巴扬、营口的东方红

......

这些手风琴品牌你还记得吗?

当二维码取代了胶卷底片

智能家居覆盖了木质纹理

我们决定逆流而上

打捞那些即将沉入记忆深海的老物件

TA们,就在嘉门口的展馆

走,一起去看看

在菊园新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楼市民展厅的手风琴展区,20台来自国内外的手风琴展品,引人驻足。意大利的索布拉尼、德国的霍纳、上海的百乐、天津的鹦鹉、河北的巴扬、营口的东方红……时间跨度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这些都是手风琴爱好者陈兆杰的收藏品。

一起走进展览现场

感受那个年代独有的温度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手风琴是最风靡的乐器之一。当时大街小巷、各种文艺舞台,都有手风琴的身影。“手风琴能够演奏出很多风格的乐曲,一台琴就像一个乐队,这是很多管弦乐器不具备的。”陈兆杰分享道。悦耳的手风琴响了整整一代人,尤其在八十年代,有“手风琴情结”的一代人成为了父母,又将手风琴作为孩子们的乐器首选。

“我就是那个当年去少年宫学手风琴的‘80后’。”参观者赵先生说,“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经常会组成一个小型手风琴乐队,演奏曲目有俄罗斯名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现在只要旋律响起,就会感觉回到了那个年代。”

陈兆杰是一位机电工程师,受父亲的影响,精通各类乐器,手风琴是他的最爱。退休后,他将自己的专业和爱好结合,收购中外各类废旧手风琴并加以修复,让老琴“重获新生”。

在陈兆杰的藏品中,有一台德国霍纳牌手风琴,它辗转了四个主人,讲述了一个跨时代、跨国界的音乐友谊。

打开琴盖,会发现三行写于1939年的英文,出自于一位热爱手风琴的美国男孩。他非常喜欢农场主的手风琴,于是他天天去农场帮忙,换取玩琴的机会。后来,农场主就把这台琴送给了他,男孩得到礼物后,迫不及待在琴键上方写下自己的名字、城市和时间。

当男孩变成老者后和一位华人相识,就把这台琴送给了这位远离故乡的华人,帮助他排解苦闷。就这样,这台琴陪伴着华人度过艰难的岁月,最终来到了上海。“当时,这位朋友来找我修理时这台琴已经很老了,他向我讲述这段故事时,我特别感动。”在陈兆杰的手中,这台古老的手风琴焕发新生,音乐中的情谊和故事还在继续。

“很多人以为我只是收藏,但是我更喜欢动手修理、甚至去发明。”从退休开始,陈兆杰把精力重新放在自己的兴趣上,至今收藏了大约300台手风琴。

作为手风琴爱好者中的“技术派”,这台六六式手风琴正是陈兆杰的“发明创造”,“这是用上世纪九十年代百乐牌手风琴改造的,一个指法能演奏12个调,大大降低了演奏的难度,而且声音的延续性更好。后来交由手风琴厂量产了一百台。”

小嘉选取了部分手风琴照片,

一起来看看,

是否有你的似曾相识?

服务信息

地址

菊园新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楼市民展厅

(棋盘路1255号)

开放时间

即日起—8月31日

通讯员:王荣会
编辑:徐宇

点赞分享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