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晚间,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从崇明中学传来,高三(12)班的考生黄家鑫被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录取! 崇明中学:成长的土壤 在收到录取信息的第一时间,黄家鑫就和老师分享了这个好消息,对他而言,崇明中学是永远的“成长容器”,是他成长和学习的土壤。“记得刚入学时我怯于表达,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特意让我主持小组讨论,一点点帮我建立自信。与此同时,任课老师们的鼓励与耐心,校长与年级主任的关心和指导,让我渐渐融入了崇明中学这个大家庭,也立下了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远大志向。”黄家鑫表示。崇明中学也始终以高目标、大志向、远规划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黄家鑫(中)接受填报志愿指导 除了学习成绩优异,黄家鑫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学习之余,学校里的琴室和艺术公共空间经常听得到他优美动听的演奏。 和同学们的相处中,黄家鑫也是那个“授人以渔”者。“有的同学数学公式总记混,我会和他一起推导公式的由来,从原理上理解后,再结合例题总结适用场景;小组讨论时,若有人思路卡壳,我会抛出相关的基础问题引导他联想,比如讨论语文阅读理解时,提醒其‘回到原文找关键词,作者的情感往往藏在形容词里’等。” 在崇明中学的三年中,每一间教室、每一块黑板,都记录着黄家鑫从迷茫到坚定的蜕变;每一次老师的叮咛、同学的鼓励,都成了他面对挑战时的底气。黄家鑫说:“母校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认真做事、真诚待人’的底色,这份馈赠,将永远刻在我的成长里。” 高中三年“通关”之路 对黄家鑫而言,学习是一场循序渐进的“深耕”。课前花十分钟梳理课本目录,标记出模糊的知识点,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上专注捕捉老师讲解的逻辑线,尤其留意例题中“为什么这样做”的思路;课后用“思维导图法”整理笔记,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网。“哪怕花一小时吃透一道题,也比囫囵吞枣做十道题更有效。”黄家鑫说。 学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黄家鑫有段时间曾因模拟考试失利而陷入焦虑。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该怎么办?“拆解情绪,再解决问题。”这是黄家鑫的秘诀。“先停下来写‘情绪日记’,理清焦虑的根源——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对失误的过度放大。接着制定‘小目标计划’,每天只专注攻克一个薄弱题型,一段时间后错题率就明显下降了。”黄家鑫告诉记者。 黄家鑫的理想是将来从事有关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行业。对他而言,电子信息的魅力不仅在于精密的电路与代码,更在于它能成为连接未来科技的桥梁。“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会不断努力,给自己定好目标,让每一个努力都成为靠近理想的基石。”黄家鑫信心十足地说。 再见崇中,这些建议赠予学弟学妹 “崇中三年留给我的回忆,给予我的成长,会让我受用一生。”黄家鑫说,对于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他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告别走过的高中时光,黄家鑫也有很多的不舍和感谢,所以他想把一些学习建议送给学弟学妹们。 不要单纯为追求考试成绩而避重就轻,要珍惜高中阶段的学习机会,挑战难度较高的课程,为长远发展奠定知识基础。 积极走进实验室、走进社会,研究真问题,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多读书拓宽知识面,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经典著作。 高中阶段竞争激烈,可能会经历挫折,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不要只关注成绩,更要关注自己是否成长,保持身心健康。 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秀,广交益友,收获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生的财富。 培养运动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和活动,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这有助于释放压力、为学业提供精力。 明确目标,尽早想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要提前做好规划。 以梦为马,奔赴星辰大海, 我们也愿黄家鑫同学能拥有 更加灿烂、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