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嘉定 > 文章详情

嘉师有约丨@嘉定爸妈,孩子暑假怎么过?这3点建议,请收好!

转自:上海嘉定 2025-07-26 15:39:15

近日,“嘉师有约”家庭教育大讲堂系列主题讲座之《户外运动与自然教育:暑期带孩子“玩出创造力”》在嘉定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落幕。本次讲座特邀上海体育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家庭教育指导师,亲子运动指导师陈珊担任主讲嘉宾。陈珊教授指出,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普遍呈下滑趋势,家长应积极创造亲子运动机会,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感官统合能力,还能在过程中增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系。

本期活动完整视频

已在“上海嘉定”APP上线

收看方式

1.下载并注册登录“上海嘉定”APP

2.在“首页”,点击进入“嘉师有约”收看

体育锻炼:

家庭内部、社区环境齐发力

“孩子跑半圈操场就气喘如牛、写作业鼻尖几乎贴在作业本上、坐立不安且频繁喊累”——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日均屏幕时间达4.2小时,近视率较十年前上升至13%,更令人揪心的是,60%的青少年因运动不足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等连锁反应。”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陈珊教授提出了“打破认知壁垒,家长引领户外运动”的精准策略。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观念和行为对孩子影响深远。在深化“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家长首先要放下“唯分数论”的执念,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在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之间协调发展。

上海体育大学副教授陈珊

具体而言,家长可以从家庭内部和社区环境两方面发力。在家庭中,设置固定的“家庭运动时间”,如开展跳绳、亲子瑜伽等简单又有趣的活动,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动起来。同时,积极联动小区物业,组织篮球擂台、轮滑接力等赛事,为孩子们创造更多参与集体运动的机会,让“校外一小时”的运动倡议从口号变成可操作的日常,真正落地生根。

拥抱自然:

解锁孩子“超能创造力”密码

让孩子在公园聆听鸟叫虫鸣,在野外徒步溯溪,在郊外捕捞小鱼小虾......这些丰富多彩的自然体验,宛如一把把神奇的钥匙,不仅能打开孩子们感官世界的缤纷大门,还能显著提升其认知能力。陈珊教授强调:“青少年通过户外活动与大自然建立深度联结,能够有效激发视、听、触、嗅等感官体验,进而显著提升注意力、自控力以及组织能力。”

事实也正是如此,家长们常常会惊喜地发现诸多奇妙的变化。原本写作文时只会干巴巴地说“月亮很美”的孩子,如今突然能运用十几种生动形象的词汇,细腻地描绘出光影的奇妙变化;曾经总是坐不住、像只“皮猴”的孩子,也能安安静静地蹲在草丛边,全神贯注地观察蜗牛爬行长达半小时。

居家亲子运动示范

当自然教育真正回归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蚂蚁搬家的生命课”这样充满哲理与趣味的自然现象时,孩子们就如同置身于一部立体百科全书之中。他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能够更深刻地在这部自然巨著里,翻开属于他们自己的创造力篇章。

分阶段训练:

为孩子感觉统合能力赋能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林间空地》中指出:“当代青少年由于与自然接触减少,出现了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如肥胖率上升、注意力紊乱、抑郁现象增多等。这是因为他们在电子产品环境下成长,户外活动时间大幅减少,与自然的联系逐渐断裂。”

当孩子的生活被钢筋水泥和电子世界填满,作为感知世界基础的“感觉统合能力”,正逐渐成为制约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短板。针对这一现象,陈珊教授提出“分阶段感觉统合训练法”,通过科学设计游戏化活动,系统性激活前庭觉、本体觉等核心感官功能,为孩子的成长注入“感知能量”。以下是具体方法:

基础感官唤醒(5-10岁):荡秋千、放风筝、乘坐旋转木马等活动,能够有效激活前庭觉,提升孩子的平衡能力和专注力。

综合能力进阶(11-16岁):搭建积木迷宫、盲盒取物、攀爬登架等活动,能刺激本体觉,提升身体协调能力与身体素质。

在训练过程中,家长应遵循“安全底线+适度留白”的原则,孩子的专注力、协调力与创造力将在科学设计的游戏中打下坚实的成长基础。

家长互动

暑假不应是孩子与电子产品“亲密无间”的时光,而应成为他们走出家门、拥抱自然、强健体魄的黄金时期。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要积极行动起来,打破传统观念束缚,引领孩子投身户外运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运动中茁壮成长,在自然中启迪智慧,在科学训练中提升能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