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冷冰冰的法律条文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场景?怎样引导居民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法治意识? 近日,马桥镇司法所、社会办与闵行区人民法院颛桥法庭共同组织开展“巡回审判+以案普法”进社区活动,邀请人民调解员、社区干部和居民全程参与旁听,进一步推动从源头化解矛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开庭审判“零距离” 纠纷化解在基层
本次审判,聚焦居民身边常见的民间借贷纠纷,通过真实案例厘清法律关系,明晰法理,有效强化居民依法维权意识,为基层矛盾预防化解注入法治动能。
庭审中,法官紧扣“借贷合意”和“实际交付”两大核心问题展开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法官条分缕析地阐明了民法典关于借款合同成立要件和举证责任的法律规定。原、被告双方在法官主持下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整个审理过程严谨规范,在场的各位也切身体会到了法律的威严与公正。
以案释法“接地气”
法治思维入人心
庭审结束后,审判席切换为普法讲台,法官“秒变”普法宣讲员,以该案为切入点,开展“以案释法”普法宣传。
结合基层常见的民间借贷纠纷,法官详细解读了合同效力争议、交付凭证缺失、利息约定不当、诉讼时效超期等典型问题。同时,围绕保证期间、诉讼时效、财产保全等居民关心的法律要点进行梳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生活指引”。
互动问答“解疑惑”
基层力量强赋能
“民间借贷纠纷怎么依法维权?”“判决生效后对方不还钱怎么办?”……旁听席上,大家接连提问。法官则以手头案例为鲜活教材,将抽象的法条“掰开揉碎”,用家常话耐心释疑解惑。
通过亲身参与,居民们不仅沉浸式体验了审判流程,直观感受到不同角色在纠纷解决中的独特作用,更摸清了“遇事找法”的门道,明晰了民间借贷中权利与义务的边界。大家直呼这场巡回审判“看得真实、听得过瘾”!
开展社区巡回审判,是马桥镇推动法治力量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这一模式不仅能够“抓前端、治未病”,有效促进矛盾源头化解,还能发挥宣传教育功能,切实提升群众的法治观念。
下阶段,马桥镇将持续深化社区巡回审判模式,推动司法服务延伸至基层治理末梢,让法治基因融入社区肌理,逐步提升群众法律意识,实现巡回“小法庭”撬动社区“大治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