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江天平 > 文章详情

寻路径、破难题,这场研讨会聚焦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改革

转自:浦江天平 2025-07-25 23:31:44

如何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的重大部署转化为提升人权司法保障水平的生动实践?

如何立足超大城市治理实际,破解实践难题,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质效飞跃?

7月24日,“落实刑事辩护制度,强化人权司法保障”研讨会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张江办公点举行。本次研讨会聚焦“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主题,由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主办,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上海市律师协会承办,上海市浦东新区司法局协办,旨在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汇聚智慧、总结经验、凝聚共识,为深化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研讨会现场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贾宇,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周加海,上海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张磊,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晶,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宋烈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劲松致辞。上海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黄祥青,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顾问田文昌作点评总结。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博导、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学术顾问、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顾永忠出席并参加研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宇展主持开幕式及闭幕式。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贾宇讲话

贾宇就进一步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作讲话。他表示,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对于推动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正确看待律师辩护和司法效率的关系,明确律师积极有效辩护能减少因事实不清、法律适用错误引发的司法资源消耗,从而提高审判质效。持以审判为中心,切实发挥律师在刑事案件审判中的实质性辩护作用。保障律师合法执业权利,加强“控、辩、审”三方的分工和制约,通过专业化的诉讼活动、高质量的法庭审理发现事实真相、准确适用法律。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实效。拓展律师辩护覆盖范围和深度,创新律师参与社会治理路径,强化数字赋能,确保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周加海讲话

周加海表示,深化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是落实中央改革部署的重要举措。一要拓展覆盖维度。探索推动辩护全覆盖从审判阶段向审查起诉阶段、侦查阶段延伸,实现诉讼全链条覆盖。二要提升实质效能。强化值班律师权利保障,为值班律师更好发挥实质作用提供支持;健全法律援助律师质量管控机制,推动“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化。三要强化协同保障。完善律师执业权利立法保障,推动司法机关落实庭审实质化、文书说理等要求,构建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格局,以个案公正夯实司法公信力。 

上海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张磊讲话

张磊围绕构建更加协同高效的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格局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在全链条协同上下功夫,依托数字政法平台打破信息壁垒;二是在全流程规范上求突破,制定工作指引,建立联合监督机制;三是在全方位保障上出实招,强化经费、机制和队伍保障。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晶讲话

刘晶表示,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是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重要举措,要坚持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坚持辩护数量与质量并重,在已实现全覆盖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律师辩护质量,推动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延伸,同时坚持分工负责与协作配合并重

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宋烈讲话

宋烈介绍了上海自2017年试点以来取得的成效,深入剖析了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制度体系,强调要直面律师有效履职、案件适配度、信息壁垒等挑战,坚持以问题导向提升工作实效,聚焦关键,开展分层分类试点,分区域分步骤深化全覆盖,优化资源保障,破解瓶颈问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劲松致辞

张劲松在致辞中介绍了浦东新区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的概况及成效,表示要始终坚持党对刑事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改革方向正确;大力培育新时代专业化刑辩律师队伍,提升队伍适配性与履职能力;强化配套支撑,为改革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上海市律师协会刑诉法与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于小强 , 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衡宁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常铮,上海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程家荣,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胡亚斌围绕第一议题作主题发言。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董学华主持研讨。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朱丹,上海市浦东新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爱武,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博导、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学术顾问、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顾永忠,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律师工作联络处处长郭魏围绕第一议题作与谈发言。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董学华主持研讨。

北京市律师协会刑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主任杨矿生,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小文,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案件审判庭副庭长贾冰一,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肖晚祥围绕第二议题作主题发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周欣主持研讨。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副院长梁雅丽,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暨学术委员会委员韩旭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曹坚,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余剑围绕第二议题作与谈发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周欣主持研讨。

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上海靖霖律师事务所主任徐宗新,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欧阳昊,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罗开卷,上海市委政法委综合协调处处长周宜俊围绕第三议题作主题发言。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主任邵万权主持研讨。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今天律师事务所一级合伙人陆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暨学术委员会委员詹建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邱传忠,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秦明华围绕第三议题作与谈发言。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主任邵万权主持研讨。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讲师张谦,上海市律师协会刑法与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朗,上海市律师协会刑诉法与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思维,上海市监狱管理局政策法制处一级调研员、上海市监狱学会秘书长胡庆生围绕第四议题作主题发言。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法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姚建龙主持研讨。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律师协会监事、上海恒建律师事务所主任潘书鸿,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刘磊,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暨学术委员会委员郭志媛,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冯卫国围绕第四议题作与谈发言。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法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姚建龙主持研讨。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开幕式后,来自最高人民法院、上海市委政法委、沪苏浙等地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的实务专家以及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同济大学、四川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学者,京沪鄂资深刑辩律师等40余位代表,围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的工作机制”“罪与非罪争议案件中的律师辩护”“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的律师辩护”“减刑、假释案件中的律师定位和作用”四个核心议题,就如何搭建相关配套的工作机制以保障“委托律师+法援律师”的辩护全覆盖范式与“有效辩护全覆盖”,如何在罪与非罪的案件中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益以及辩护律师的执业权利,如何在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配置下充分发挥律师辩护职能,如何有效保障减刑、假释案件罪犯获得律师参与的权利等问题分别作了主旨发言与深入交流,剖析了当前存在的难点堵点,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博导、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学术顾问、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顾永忠出席并参加研讨

顾永忠在发言中指出,此项改革的初衷是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并无直接关联。时至今日,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已成为刑事辩护制度发展的方向。即使目前认罪案件占比达85%以上,仍须保障律师辩护。上海浦东实现审判阶段律师辩护(非值班律师帮助)全覆盖,符合国际通行的公正审判标准和我国宪法要求;对值班律师与辩护律师实行差异化补贴机制,符合“多劳多得”的经济规律和疑难案件“精审细审”的司法规律。在司法资源尚不充分的条件下,这两项经验值得全国复制推广。

上海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黄祥青作点评总结

黄祥青高度评价了本次研讨会组织周密、议题聚焦、成果丰硕,分享了三点体会:一是诉讼的核心在于通过充分、理性的抗辩促进对事实和法律认知的共识,为公正裁判奠定基础;二是实现更好的辩护和审判,要在规范建设上坚持“三个效果”的统一,坚持情理法的融合,坚持法秩序的统一;三是加强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通过有效沟通共同提升司法质效。黄祥青期待本次研讨形成的共识转化为推动工作深化的具体行动。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顾问田文昌作点评总结

田文昌在点评中进一步强调了实现刑事辩护“全过程覆盖”的必要性,着重探讨了提升法律援助有效性的路径,建议可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辩护律师有充分时间和条件进行实质性履职。对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他强调“见证不等于保证,法院权威性是破解控辩失衡核心”,片面追求起诉定罪率违背诉讼规律,需强化检法协作。减刑假释阶段,应重视律师提供专业法律帮助的价值。

上海市委政法委、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浦东新区司法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上海三级法院分管院领导、刑事审判庭负责人,上海市人大代表,高校代表,律师代表,媒体记者等100余人参加会议。

研讨会现场

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是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平安中国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提升司法文明程度、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根基意义重大。上海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和法治建设高地,自2017年启动试点以来,已基本实现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并在探索有效辩护、数字赋能、机制创新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次研讨会是深化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改革进程中的一次重要思想碰撞与实践交流。

下一步,上海法院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凝聚共识,深化协作,在更高起点上系统谋划、攻坚克难,着力破解资源瓶颈,优化办案流程,强化数字赋能,健全制度规范,持续推动律师辩护从“有人辩”“有形覆盖”向“有效辩”“有效覆盖”深化发展,不断提升人权司法保障水平,为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贡献力量。

来源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刑事审判庭

文字:邵清、陈卫锋

照片:周婧、董雪皓、徐静文

责任编辑:郭燕

编辑:孙小敏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