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骄阳炙烤着城市,热浪像无形的纱幔包裹着街道。随着冬病夏治进入黄金期,这几天半淞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看诊的居民比往常多了不少,中医医护团队的身影在诊室与治疗室之间不停穿梭,成了高温天里最踏实的风景线。
为了让居民减少在烈日下等待,中医科的医护们悄悄调整了工作节奏。往常准时结束的门诊,如今每天上下午都延长了半小时,直到最后一位居民满意离开,诊室的灯光才会熄灭。科长徐霄说:“天越热,大家来做冬病夏治的需求越集中,我们多待一会儿,居民就能少跑一趟。” 没有豪言壮语,延长的时间里藏着对居民最实在的关怀。
候诊区的桌子上,一大桶熬制好的乌梅茶饮正散发着清润的香气。这是中心特意为高温天准备的解暑饮品,乌梅、甘草与桂花按古法熬制,酸甜的滋味能缓解暑热带来的口干乏力。排队等候的居民人手一杯,喝下去的不仅是清凉,更有医护们 “未病先防” 的细心。有老人捧着杯子说:“这茶喝着舒服,等号的时候心里也不躁了。”
治疗室里,医生们正专注地为居民贴敷三伏贴。三伏天阳气最盛,是调理老寒腿、过敏性鼻炎等冬季旧疾的好时机。他们仔细核对每个人的体质情况,将白芥子、细辛等药材调成的药膏精准贴在穴位上。额头上的汗珠顺着口罩边缘滑落,他们随手用袖子擦一下就继续工作,药膏的辛香与淡淡的汗味在室内交织,成了独特的工作印记。
“在家门口就能贴三伏贴,不用跑大医院,太方便了。” 李阿姨一边说着,一边展示手机里和邻居们的 “组队” 记录。每年这个时候,居民们都会互相提醒来做治疗。
除了门诊,医护们还要每周下沉到社区服务站。顶着烈日,他们拎着诊疗包走进各个站点,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中医。中心公众号里,他们还会定期更新夏季养生小贴士,从饮食到作息,把健康知识送到居民指尖。
高温还在持续,中医科的忙碌没有停歇。医护们的白大褂被汗水浸湿又晾干,却始终保持着整洁;脸上的口罩勒出了红痕,笑容依旧温和。在这个被热浪包裹的夏天,他们用延长的门诊时间、温热的养生茶饮、精准的穴位贴敷,把中医的关怀送到居民身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在高温里筑起一道守护健康的屏障,让这个夏天多了份踏实的安心。
记者 / 盛寅敏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盛寅敏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黄浦区开展夏季游泳场所联合执法检查:“一码”高效监管,守护群众健康
2. 烈日下的坚守|董家渡的“女司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