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CEO、985院校毕业生、海归高才生、农二代……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郏颖杰身上的标签众多。这位从嘉定田间走出来的新农人,在进入种业行业的10年内,带领公司从贸易型企业转型到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从社区科普到产业扶贫,从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到参与国际种业交流与合作,她在种业的天地里耕耘、播种,属于她的种业理想在田间生根发芽。
与农业结缘:
家庭熏陶下的种业情结
郏颖杰出生于种业家庭,与农业有着不解之缘。父亲郏惠彪是种业领域的资深人士,母亲陈银华也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并深造于中国农业大学。郏颖杰童年时的假期,有时与母亲一起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宿舍里度过,有时在外婆经营的种子门店度过,帮忙称量、包装种子、记账收款。耳濡目染下,农业的种子在她心底生根。
高考填报志愿时,郏颖杰选择了华东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这是我和父母商议后的选择,因为我们认为,农业行业专业人才济济,但是拥有科学管理理念的管理人才比较稀缺。”她希望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为这个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本科毕业后,她远赴美国攻读整合营销与传播专业硕士,进一步拓宽视野,武装头脑。
2015年,学成归国的郏颖杰加入了父亲创立的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熟悉种业的各个环节,迅速完成了从农业“门外汉”到行业“小专家”的完美蜕变。在这个过程中,她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对于推动农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转型:
从贸易到育繁推一体化
惠和种业的主要产品包括高质量蔬菜瓜果、鲜食玉米等农作物种子种苗,日常经营45种作物、400多个品种。
多年来,郏颖杰致力于引进海外优质品种,并向海外推广国内优良品种。在她的努力下,公司在市场资源和品种开发上,均有了长足发展,开拓了欧美和国内多个市场,丰富了公司供应商组成结构以及产品构成。公司和35个国家139家种子公司建立了贸易关系,每年出口各类种子近200吨,展现了中国种业的强大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2022年,公司正式从一家以贸易为主的企业转型为农作物种子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在公司转型发展过程中,郏颖杰的身份也有了升级,不仅升级做了妈妈,而且从最初的总经理助理负责海外对接和信息平台的搭建,到接手全资子公司上海惠和蔬果种苗有限公司负责公司日常蔬菜育苗、提纯复壮、科普互动工作,再到如今正在为全面正式接班做准备。
郏颖杰秉承着“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的理念,带领公司在全国不同生态带建设了17个新品种测试点,制定并持续优化新品种试验评价技术流程,对新品种进行鉴定、品比,年试验新品种超过2000个。
“我们还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脱毒嘉定白蒜组培鳞茎三级繁种技术的全产业链研究与示范,实现嘉定白蒜脱毒种苗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恢复和改良了地理标志产品‘嘉定白蒜’的种质,4.5厘米出口标准种蒜的亩产由原来的294公斤提高至599公斤,大幅提高种蒜出成率。”郏颖杰介绍。此外,惠和自主研发生产的新产品——脱毒草莓穴盘苗经过多年试验与推广,在成活率、商品性与产量等方面均表现优异,帮助广大草莓种植户提高收益。去年,惠和还建立了草莓高架生产试验展示棚,深入研究草莓种植技术研究,为向种植户提供与品种相适配的草莓高产高质种植技术方案积累技术参数。
社会化担当:
从社区科普到产业扶贫
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有着与生俱来的“用户思维”。2016年,郏颖杰创立种业电子商务品牌“藏蔬阁”,将公司的商业模式从B2B拓展至B2C,将公司产品从专业种子延伸到家庭园艺产品。在此之前,惠和的业务重心在B端,销售对象以经销商、大型基地和种植户为主。她开创了新的销售理念,增加了C端销售业务和服务项目,让更多市民可以买到合法合规高质量的家庭园艺种子,直接吃上惠和研发和培育的新优特产品。利用微信公众号作为沟通窗口,向市民普及阳台蔬菜的科学种植方式与养护知识,并提供相应技术服务和产品支持。同时,深入申城多个社区与校园开展农业科普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服务。目前,公司已与本市多家社区、十余所幼儿园及中小学合作推出系列课程,进行专业的蔬菜知识科普服务。
公司不断壮大,也意味着需要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郏颖杰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在前些年助力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公司与贵州省和江西省的多个县建立产业扶贫项目合作,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种植环境、栽培模式,因地制宜为种植户提供适合当地发展的优良品种,并进行栽培指导,提供产销对接,帮助他们实现增产增收。
信息化建设:
科技赋能企业管理
专业背景的加持,让郏颖杰对企业内部管理有着更前沿的思考和认识。
近几年,“惠和”从种业领域的小型企业转型为中大型企业,公司的规模实现飞跃,员工增至124人,研发团队不断壮大,高学历人才纷纷加入,生产基地也不断扩大。公司的发展,对人员的管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郏颖杰深知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于是,她分层分类引入ERP系统、OA系统、CRM系统、试验管理软件等信息管理系统,对日常仓库管理、发货管理、质量控制管理等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公司的日常运营及客户关系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我们原来的管理手段有些滞后性,比如一些作物的田间记录,需要经过很长的一段记录和传达过程。通过升级信息化系统,我们可以缩短管理流程,实现过程管理,在问题发生的当下及时介入解决,甚至在问题发生之前就作出预判。”她计划升级客户关系管理软件(CRM)并引进育种管理软件,通过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让公司实现种子质量精准管控,优化内部沟通协作流程,为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国际化视野:
提升中国种业影响力
郏颖杰的视野,并未局限于国内。
2011年春天,郏颖杰曾跟随父亲去往欧洲拜访种业公司,并参观了他们的各类加工设施。在欧洲,郏颖杰看见衣着整洁,甚至衬衫在身的中青年人坐在各类农机设备上熟练地进行着操作作业。这次“外出”,让郏颖杰明白了“农业从来都不是一个落后的行业”,也让她看到了中国农业日后可以努力的空间。
近年来,她积极投身国际种业交流与合作,成为亚太种子协会国际贸易与检疫委员会成员,并于去年成功当选执委。亚太种子协会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高端平台,汇聚了来自亚太、欧洲、非洲、大洋洲等多个地区的国家成员,是全球会员最多、涉及区域最广的种子领域协会。每年举办的亚洲种子大会,通过商业洽谈、技术展示、圆桌会议等多种形式,为国际种业人才提供宝贵的交流与合作机会。
通过参与协会活动,郏颖杰努力为中国种子行业在国际规则制定中贡献力量,提升中国种业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比如我们正在讨论简化国际贸易中种子检疫流程,希望能够减少其中时间和成本浪费,制定一些规则,以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郏颖杰表示,在接下来的任期内,她将充分利用亚太种子协会这一平台,加强与国际种业组织的联系与合作,推动中国种业与国际接轨,引进更多先进的育种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共同让中国优秀的种业成果走向世界,为全球农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文:赵一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