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市儿童医院 > 文章详情

童说健康 | 别让欢乐变伤痛,共筑儿童溺水“防护盾”

转自:上海市儿童医院 2025-07-25 19:32:59

别让欢乐变伤痛,共筑儿童溺水“防护盾

夏天到了,又该是孩子们玩水的时间了,游泳池、小河边、海边,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但是,有个叫溺水的大坏蛋,他特别安静、动作迅速,可能就在爸爸妈妈低头看手机的功夫找上了孩子,让这欢乐时光瞬间化为无尽伤痛。近年来,全国多地发生多起儿童溺水悲剧,无疑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这个大坏蛋的恐怖之处。因此,为了守护孩子们的“欢乐时光”,在此提供四枚“防护盾”帮助每一位爸爸妈妈和看护人员抵挡这个溺水大坏蛋。

1

第一块盾牌:认知盾—认清溺水的“真面目”

溺水这个大坏蛋极易隐藏自己和目标,当这个大坏蛋找上门时,千万别等孩子喊救命,因为真实的情况很可能一点声音都没有,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要立刻行动,1.头在水里上下浮动,嘴巴在水面时急忙吸气;2.眼神可能变得呆滞、空洞;3.身体可能像“踩水”一样直立但无法移动。

溺水它还无处不在,不仅会出现在大海、河流、泳池,就连家中的浴缸、水桶、水盆、甚至马桶都不放过。因此,时刻紧盯孩子十分重要,及时处理或盖好家中浴缸等蓄水容器,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2

第二块盾牌:监护盾时刻守护的“金钟罩”

坚持三原则,即“一臂距离”原则、“眼不离人”原则、“明确责任人”原则。“一臂距离”原则为当孩子身处或靠近水域(包括家中)时,监护人员必须保持在伸手可及的距离,即一臂之内的距离,这是最直接有效的防护措施。“眼不离人”原则为看护孩子时请放下手机、停止闲聊、避免分神,监护人的眼睛必须一直盯着水里的孩子、只有盯紧了才能发现不对劲。“明确责任人”原则即一群大人一起带娃时,一定要说清楚现在谁负责照看水里的孩子,别出现“我以为你在看”的情况。

3

防止溺水

注意三安全,即家中安全、泳池安全、开放水域安全。家中安全:针对水桶、浴缸、洗衣机滚筒等容器应做到使用完即刻清空、卫生间门随手关闭。鱼缸和水培盆等容器放置在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泳池安全:家里有泳池,围栏必须装,且高度至少1.2米,泳池的门要能自己锁上,防止孩子偷偷溜进去。不使用泳池后移除泳池台阶梯子,覆盖坚固的池盖(需能承重)。开放水域安全:只在有救生员值守的正规场所游泳戏水。严格遵守安全标识和警示。强制穿戴合格救生衣:如在船上、木筏上或进行水上活动时,为孩子选择尺寸合适、通过认证的救生衣。请注意,充气玩具(游泳圈、浮臂等)不是救生设备!

4

第四块盾牌:技能与知识盾——危急时刻的“救命符”

在适龄阶段让孩子在专业的指导下学习游泳,掌握基本的水中生存技能。但请牢记:会游泳不等于不会溺水,监护永远不能松懈。

教孩子如何自救和家长如何施救更为重要。当孩子不会游泳发生溺水时,需保持冷静,不要挣扎,尽量仰面漂浮,保存体力,抓住漂浮物(如木板、救生圈),同时大声呼救。针对会游泳但抽筋时,立刻转为仰泳姿势,用力拉伸抽筋部位,缓解后缓慢游向岸边。当爸爸妈妈发现孩子溺水时,首先大声呼救,第一时间呼叫救生员或路人帮忙;可使用竹竿、绳索、救生圈等抛向孩子,切勿盲目下水,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如具备水下救援条件,要从背后接近孩子,再托起他的身体,让头露出水面,侧游上岸。将孩子救上岸后,清除口鼻异物,不要急于“控水”(倒背奔跑、顶肚子、拍背等),首先关注孩子的意识呼吸情况,若无意识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并同时拨打120,边急救边等待专业医护人员,若有意识呼吸,让其侧躺、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注意保暖,即使孩子溺水后清醒过来,看起来没事,也必须立即就医。

  孩子们的安全全在大人身上,溺水这个大坏蛋真的很可怕、但只要爸爸妈妈多留心、多防备、绝大多数都能避免。让所有宝爸宝妈们共同努力、守护孩子们的水上欢乐时光,别让玩水变成一辈子的痛!

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撰文|急诊科 王天明 主治医师

编辑|严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