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的宁蒗彝族自治县,是杨诉和李玉湖自幼成长的地方。由于地理和气候原因,这里山火频发,开展扑救工作也相对困难。自有记忆起,杨诉和李玉湖便一次次地看着消防员和身边的长辈奔入大山中救火,那一道道义无反顾的身影,在当时两名尚且年幼的孩子心中悄然播撒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成为一名消防员,守护更多人。
2020年,杨浦“彩云之蓝”消防员劳务品牌的出现,使得这颗种子等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刻。杨浦“彩云之蓝”是杨浦区人社局联合杨浦区消防救援支队、丽江市人社局打造的上海特色劳务品牌,“点对点”深入云南丽江市和香格里拉市开展政府专职消防员岗位招录,通过构建“推介+招聘+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体系,打造一支保卫城市消防安全的“火焰蓝”队伍。在杨浦“彩云之蓝”劳务品牌的助力下,杨诉和李玉湖成功加入杨浦区消防救援支队,实现了自己童年时期的梦想。
前置考点“一站式”招录,百余名云南青年来沪就业
每年招录季,杨浦“彩云之蓝”劳务品牌都会主动对接丽江市人社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相关部门,在“上海杨浦”“丽江人社”“上海合作交流”等官微公众号高频发布消防员招录信息,并召开“直播带岗+就业指导”线上专场推介会,安排专人讲解招录职数、资格条件、发展前景、薪酬待遇等政策内容。
2021年,杨诉就是在刷手机时看到了宁蒗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公众号发布的消防员招录推送,进入直播间了解相关政策后,他在评论区表达了自己想要加入“彩云之蓝”的想法。看到杨诉的评论后,设立在云南省丽江市的品牌招录服务中心立马联系到他,和他确认了就业意向,并指导他利用品牌的“招录服务一网通办”平台完成在线报名。
在后续的考核阶段,为提升工作质效,品牌联合丽江市宁蒗县消防救援大队,在宁蒗县设立了全国首个消防员异地招录前置考点,提供“一站式”招录服务,招录周期缩短40%。在这里,杨诉完成了资格审核、技能考核、面试体检等全部考核流程,顺利踏上了前往上海的追梦之旅。目前,品牌已在丽江市下辖宁蒗、玉龙、永胜三个较偏远山区设立了招录前置考点,方便当地青年就地报名参考,减轻来沪应聘通勤成本。
通过不断畅通和完善政府专职消防员招录通道和机制,杨浦“彩云之蓝”劳务品牌近几年已累计输送100余名云南籍青年消防员来沪就业。“目前我们杨浦区的微型消防站还有50名左右的消防员岗位需求,我们已经发布了相应的需求,下一步也会赴云南开展进一步的前置招录工作。”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季云斐提到。
三维培养体系浴火淬炼,“被帮扶者”向“反哺者”蜕变
作为城市安全的守护者,消防员必不可少的就是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
对于这群充满雄心壮志但缺乏经验的云南青年,品牌制定了科学系统的入职培训方案,选派专职教官全程负责技能、体能带教工作,帮助其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做到100%持证上岗。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需要,品牌也针对性地开展地下有限空间救援、攻坚组特训、防化侦检等专项技能培训,为消防员提供成长的资源和渠道。“像李玉湖的水性非常好,我们会为他额外安排许多水域救援方面的特训,”杨浦区消防救援支队淞沪救援站的指导员梁瑞杰说道,“他自己也非常努力,现在在水域救援方面水平很高。”
李玉湖从小就喜欢在家门口的河沟里“狗刨”,来到上海后,他的游泳天赋在一次比赛中被发掘,入选了队站组建的水域救援小组。水域救援的第一道关就是提升游泳水平。首次自由泳测试,李玉湖因动作变形连呛五口水,不认输的李玉湖回队后自我加压定制“野蛮改造计划”,每天给自己加训1小时,在三个月后的春运会上一鸣惊人,夺下了50米自由泳的铜牌。2024年消防总队“火焰蓝”游泳比赛的更衣室黑板上,更是留下了李玉湖累计400公里的游泳里程——相当于横渡家乡泸沽湖23次。在游泳水平的加持下,李玉湖迅速上手了急流救援、桥上救援等多种水域救援技能,经过教练的动作精细化指导以及实景模拟训练,李玉湖在全市消防水域救援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仅仅自己的成功,不算荣誉,和队友一起进步才是真正的荣耀。”李玉湖除了日常训练,现在也成为了一名教练员,负责新队员的游泳培训,他所带的队员在各大比赛中都取得过优异的成绩。此外,李玉湖还报名了支队的心理观察员培训并顺利结业,数次解决队友的纠纷矛盾和懈怠情绪,帮助他们塑立了健康积极的心态。
储物柜里,李玉湖的地下有限空间救援资质证、水域救援技术骨干认证与2枚“优秀消防员”奖章并排陈列。从泸沽湖畔的“野泳少年”到黄浦江边的“多栖教头”,李玉湖在杨浦“彩云之蓝”劳务品牌“技能+心理+教学”的三维培养体系中不断成长,完成了从“被帮扶者”到“反哺者”的蜕变。每当新队员问及成功秘诀,这名朴实的彝族青年总会指向荣誉墙——那一枚枚熠熠生辉的奖牌奖杯以及“彩云之蓝”招录组的合影。李玉湖说:“沪滇协作给我的不是温室,而是把山鹰翅膀淬炼成钢的熔炉。”
民生百事一线救援,职业成就感实现价值认同
在品牌的培养下,“彩云之蓝”的每一名消防员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精兵强将,小到取马蜂窝、组织消防培训,大到台风期间排涝、火灾现场救人,他们在城市和人民需要的地方义不容辞地冲锋在前。
“我们淞沪站一年的出警量大约在300次左右。”梁瑞杰说道,“接到警情后,消防员必须在1分钟之内完成出警准备,穿好战斗服登车。”
2024年,“贝碧嘉”“普拉桑”两大台风先后登陆上海,某居民楼六楼顶太阳能热水器有掉落风险,杨诉所在的淞沪站1号车迅速出动。到达现场后,杨诉跟随指挥员前往楼顶排险,顶着10级大风,做好一系列保护措施,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警戒、拆解和固定,完成楼顶太阳能热水器固定,排除险情。台风过境这天,杨诉与队友连续奋战18小时,吃饭都只能在消防车里匆匆解决,在个别疲惫的队友抱怨警情太多实在吃不消时,杨诉却感觉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当队友调侃他时,他说:“我们不赶紧处置,百姓家里就要进风雨,摇摇欲坠的雨棚可能还要砸到人,想到这里,我可不能懈怠。年轻人回去补补觉,力气就又长出来了嘛。”
同年居民楼火灾,杨诉面临了更险峻的救援场景——房屋燃气泄漏时不时烈焰冲天,高温持续不断炙烤。但当排查到有2名群众被困时,杨诉带着可燃气体检测仪毅然从窗台翻入卧室,三进火场,终于成功解救被困人员。那一刻,杨诉一次次进入火场的身影仿佛与他幼年时目睹的救火英雄所重合,也与他心中的消防梦想所重合。在被问及是否曾经害怕时,杨诉指指自己身上的消防服,坚定道:“这就是我们消防员的职责和价值所在。”他用身体力行实践着自己在党员学习笔记中写下的那句话:“火焰蓝的青春,就应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燃烧。”
工作生活全方位保障,职业发展多样化选择
在艰苦的训练之余,为保障消防员在上海的基本生活水平,杨浦“彩云之蓝”劳务品牌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为云南籍消防员提供了一系列帮助。
刚来沪时,许多消防员面对上海陌生的生活环境感到有些手足无措,为此,品牌专门开设了课程介绍上海的发展历程,同时组织“上海一日行”活动,帮助消防员融入城市生活。针对像杨诉这样普通话不太标准的消防员,品牌也安排专人开展普通话培训,为其解决日常沟通交流问题。
平日里,消防员的食宿基本都能够在站内解决,站里每天提供免费的住宿和51元的伙食费标准,并在家属来沪探亲时配套有免费的家属房。休息期间,满足入职年限的消防员如果想要在站外租房居住,品牌也提供保障性公寓政策,一定程度减轻消防员的租房压力。
考虑到消防员的工作性质和家庭因素,品牌采取季度轮休的休假模式,每三个月集中休息20天,云南籍附加3天路程假,有时根据队伍情况还可以多休10天左右,为消防员提供了充足的回家探亲和休息休假时间。
“总的来说,各项福利待遇都很好,”杨诉和李玉湖对于目前的工作待遇和环境都表示非常满意,“队里大家的氛围也很好,平均每个月的工资到手也过万了,比起以前在家乡的收入好太多了。”
据梁瑞杰介绍,消防员的薪资随着技术等级和职务的晋升会继续有所增长,品牌也提供充分的平台和机会助其在消防领域成长发展,“比如我们会鼓励他们参加国家消防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目前是全员通过的状态。再比如我们会定期开展专业技能考核,像杨诉这样各方面成绩都比较出色的,目前已经提拔为了副班长,后续他也可以朝更高级别的班长、分队长、站长助理等等职务晋升发展。”除了队内的发展前景,杨浦“彩云之蓝”政府专职消防员在工作满一年后,还可以参与国家消防员的考核,“一旦录取成为国家消防员,工资收入也会进一步地提升。”季云斐补充道。
随着上海超大城市安全治理需求升级,未来杨浦“彩云之蓝”消防员劳务品牌将进一步扩大招录规模,完善“招录-培训-就业-发展”的技能人才培养闭环机制,带领更多有志青年走出大山,用汗水和青春打造属于自己的梦想舞台。
来源: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