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吴佶结合大暑节气特点,从起居调养、饮食调理等方面为市民答疑解惑,并现场教学传统酸梅汤制作及薄荷防暑妙用。
大暑时节阳气旺盛且湿气重,易引发“暑湿病”,养生需注重“清热解暑、健脾祛湿、益气养阴”。针对暑热导致的食欲不振,酸梅汤成为推荐首选。讲座现场,主办方免费发放了由乌梅、山楂、甘草等药材配制的酸梅汤原料包及制作指南,市民纷纷记录配方。“自己熬煮既能控糖,又能保证药材品质。”志愿者介绍道。
活动现场,医生也推荐用薄荷绿豆汤清热解毒,自制薄荷膏缓解蚊虫叮咬。每位参与者还获赠一盆薄荷盆栽,方便居家取材。不过专家特别提醒,胃酸过多者应少饮酸梅汤,孕妇及敏感肌肤人群使用薄荷制品需谨慎。
针对高温出行,医生强调应避开正午时段,选择清晨或傍晚活动,并注意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现场通过药材辨识、制作演示等互动环节,让市民轻松掌握实用技能。“学会了就能给全家当健康管家!”参与活动的李女士表示。
活动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志愿服务总队、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区科学技术协会、区绿化和市容局主办,上海市绿建公司承办。
现场名额有限,“宁宁”也把活动中医生推荐的酸梅汤配方要来了,手拉手教大家如何在家煮出美味的酸梅汤。
【以下材料可以煮出1.5升的酸梅汤】
乌梅25克、生山楂30克、乌枣25克、陈皮6克、甘草2克、黄冰糖100克、干桂花3克
【材料制备的几点关键提示】
1.陈皮,最好用广陈皮。不要用橘皮替代,橘皮苦辛味偏重,不适合做饮料。
2.甘草千万别多,不然煮出来药味重。
3.黄冰糖100克,不是瞎写的,经过前期反复试做,100克口味最好。建议增减别超20克,太少盖不住酸苦味,太多则会腻。
4.干桂花冷冻干燥较好,如果用烘干桂花,它的香味略淡,可多加一克。
乌梅、山楂、乌枣,三种是酸梅汤的主料。其余用的也都是中药材。煮酸梅汤最好遵循煎药之法,分头煎和二煎。
【做法】
1.首先浸泡,加一升水,常温浸泡四五个小时,或者冰箱里浸泡六小时以上。
2.浸泡完成后放炉火上开中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煮15分钟。
3.将100克的冰糖放在一个稍大的容器里。将熬出的头煎汤水滤进容器中,搅拌后将冰糖烊化。千万别在煮的时候加糖。到这一步,头煎就完成了。接下去煮二煎。
4.材料不要丢弃,继续在煮锅中再加400毫升水,煮沸后转中小火煮15分钟。
5.关火。把这锅汤再滤进前面那头煎的汤里,搅拌均匀。
6.此时汤的温度大概七八十度,撒桂花进去,盖上盖子,常温晾凉。然后放冰箱冷藏,即做好一碗酸梅汤。干桂花入口会有稍苦味,建议喝时滤掉桂花。如果加糖桂花,可以不过滤。
酸梅汤配方来源于上海中医文献馆
图片来源于上海市绿建公司
撰稿:李媛媛
编辑:史焕焕、王心怡(实习)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