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夏季,我市气温偏高、高温日数多,区域性和阶段性旱涝及台风灾害风险较大。为有效防范、减轻极端天气对蔬菜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夏季蔬菜生产管理水平,保障蔬菜生产稳定、供应充足,现提出夏季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做好生产基地防灾减灾
园区清理
及时清理基地内破损农膜、残存地膜及秸秆,避免台风期生产废弃物飞扬对周边用电、交通等造成危害。
排水防涝
尽早清理排水明沟、明渠、过路涵管、入河口内的杂草、枯枝、积土等杂物,确保排水通畅。备好抽水机械,强降雨过后,及时排涝、适时松土,改善土壤通透性;适当喷施免疫诱抗剂、叶面肥或增施磷钾肥及微量元素,增强植株抗逆能力;及时清洁田园,清除腐叶、烂叶、黄叶,减少病虫源基数。
设施维护
定期检查管棚、温室的薄膜、压膜线、卷膜杆等情况,及时修补,降低台风暴雨等灾害对设施和蔬菜生产的影响。
做好生产设施环境综合管控
通风降温
高温天气保持管棚、温室侧窗、顶窗通风口开放,加大通风面积,降低设施内温度。
科学遮阳
单体管棚夏季尽可能外覆遮阳网,连栋温室充分利用内外遮阳系统。果菜类蔬菜,晴天10:00—16:00覆盖,叶菜类蔬菜可全天覆盖遮阳网,上市前3—5天降低覆盖比例,增色提质。
避雨防虫
完善“两网一膜”模式,即外遮阳网+四周防虫网+顶膜密闭,降低因雨水淋湿、虫源进入带来的病虫害发生风险。
辅助降温
发挥设施内微喷系统作用,高温时段(11:00—15:00)可短时开启微喷系统降温。
抓好水肥管理
灌溉时段
高温期宜选在清晨或傍晚浇水,水温与地温接近,可减少对蔬菜根系的刺激;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大量灌溉,防止地温骤降,影响根系正常生理功能。
水肥供应
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对根系或生长相对较弱、果实负载高的植株,补充含氨基酸、腐植酸等成分的大量元素水溶肥,适时增施镁、钙等中量营养元素及硼、锌、锰等微量元素,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同时增强抗逆性。
落实病虫害防治技术
做好病虫害监测
持续高温易引发病毒病、早疫病和蚜虫、烟粉虱、蓟马、害螨等病虫害,连续强降雨有利于霜霉病、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软腐病等病害发生。及时做好田间调查,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精准施策防控。
充分应用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
根据虫害发生情况,释放丽蚜小蜂防控粉虱,赤眼蜂等防控鳞翅目害虫,规范应用黄蓝板、性诱捕器、食诱等绿色防控技术,提高防控的效果。结合倒茬换茬,及时做好高温闷棚等土壤消毒措施。
科学安全用药
对症、适时、适量用药,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等生物药剂。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高温高湿天气田间施药容易发生中暑和中毒事故,施药作业时间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严格遵守施药操作规程。
做好秋季用苗生产管理
育苗环境管理
调优菜苗生长环境,实时监测育苗设施内气温。当气温持续高于32℃时,及时启用外遮阳,同步开启顶通风口和侧通风口散热。当气温持续高于35℃时,开启湿帘、风机或环流风机系统强制通风降温,必要时同步实施间歇性微喷降温。
苗期发育调控
在幼苗易于徒长的下胚轴伸长阶段,增强通风,降低基质湿度,防止幼苗徒长;喷施1—2次枯草芽孢杆菌或保护性杀菌剂预防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等发生。
供稿: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