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三农 > 文章详情

应对高温天气,强化水稻中后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转自:上海三农 2025-07-25 15:27:37

当前,正值“大暑”节气,水稻大部分田块已进入分蘖末期,部分田块将进入拔节和幼穗分化期,是定穗数、促壮秆、大穗形成的关键阶段。针对今年持续高温天气,下阶段应重点围绕“稳长、壮秆、攻大穗”的目标,切实抓好水稻中后期生产管理,强化分类指导、突出防灾减灾,为夺取今年水稻稳产高产搭好丰产架子。

当前苗情特点

据市郊“大暑”节气苗情汇总,总体特点表现为:一是总茎蘖数趋合理。目前,全市水稻亩总茎蘖数31.4万株,比去年同期增加4万株。其中,机插稻亩总茎蘖数29.5万株,比去年同期增加3.7万株;机直(穴)稻31.9万株,比去年同期增加4.2万株;无人机飞播稻41.1万株,比去年同期增加5.6万株。二是生育进程与往年相仿,株高略矮。“大暑”节气全市水稻平均叶龄10.4叶,比去年同期增0.2叶,株高52.8厘米,比去年同期矮1.4厘米。三是不平衡性依然存在。迟播田块主要是机插稻秧田、晚播麦茬田和部分新平整地,目前总茎蘖数与正常播栽田块比较,亩总茎蘖数差异在10%~30%、叶龄差异在2~4叶,且不同田块间苗数、叶龄、个体健壮程度差异突出。

下阶段田管措施

强化分类管理

对于大部分适期播栽田块,目前亩总茎蘖数机插稻在25万~28万株、叶龄11张左右,机直(穴)播30万~35万株、叶龄10张左右的田块,可在前阶段搁田控苗基础上,结合病虫防治实施间歇灌溉;如此反复,至剑叶抽出建立水层,抽穗前适当脱水轻搁田,以增加根系活力,促进抽穗整齐。对于早熟“国庆稻”田块,对高温、缺水非常敏感,建议在剑叶出叶期保持水层,促进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对于部分亩总茎蘖数超过40万,叶龄9叶以上田块,应立即采取重搁田方法控制无效分蘖;对于个别迟播迟栽的田块,搁田可持续到7月底,并以适度轻搁田为主。

科学肥料运筹

近阶段重点是施好长粗肥或穗肥。肥料施用应根据品种和种植目标,有的放矢,科学运筹。一般情况下,对于“卖大米”的田块,提倡施用长粗肥,少施或不施穗肥。“长粗肥”施用应结合搁田控苗措施落实,在最后一次搁田前施入,施用肥料品种以高钾复合肥或水稻专用BB肥为主,亩施用量10~15公斤为宜。对于“卖稻谷”的田块,提倡增施穗肥,少施或不施长粗肥,穗肥施用一般在主茎第一节间定长、第二节间迅速伸长,约到3叶露尖时施入,每亩施复合(混)肥10~15公斤,折纯氮2.5~3.5公斤,施用时间约在7月底至8月上旬,具体施用时间应根据主茎节间伸长、叶龄余数和搁田后叶色褪淡等情况施用,做到早到早施,最迟施用时间不宜超过8月20日。对于高产攻关田块,穗肥建议分2次施用,“促花肥”一般于主茎第一节间基本定长,第二节间始伸,且群体叶色正常褪淡时,可亩施复合(混)肥15公斤左右,间隔10天左右施“保花肥”,一般亩施尿素5~6公斤,以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对于特别晚播、苗少、苗弱的直播稻田块,近阶段需少量多次补施苗肥或长粗肥。

落实以水调温

针对近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持续高温天气,栽培上应重点突出以水调温措施落实。重点在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叶龄余数0.5叶左右)、抽穗扬花期、灌浆结实前期,采取灌深水(水层10厘米)或日灌夜排等方式,以水调温,改善田间小气候,最大限度减轻持续极端高温对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和米质、产量的影响。

突出防灾减灾

据气象部门预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台风、强降水、持续高温等极端天气多发易发,务必增强防范意识,要把防灾减灾作为当前水稻生产管理重点加以落实。一是坚持预防为主,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制定防灾减灾技术预案,做好应对极端气候等自然灾害防御工作,密切关注水稻病虫草害发生动态;二是各区要及时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踏田指导,分析水稻苗情长势,因地因苗加强分类指导;三是注重落实好晒田、化控、补肥等防倒增产田管措施,提高水稻自身抗逆能力。

供稿: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