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红糖比白糖更健康?真相揭开!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7-25 14:43:45

长期以来,很多地方都流行“红糖比白糖更健康”“经期必喝红糖水补血”等说法,红糖真的这么管用吗?事实果真如此吗? 

01

红糖和白糖有哪些不同?

1

来源一致,工艺有别

红糖和白糖,尽管在外观与口感方面存在差别,但它们的原材料均取自甘蔗或者甜菜,只是在加工流程上存在差异,进而造就了最终产品的不同。

红糖的加工工艺相对简便,先将甘蔗切碎、压榨取汁、澄清处理后,通过小火长时间熬煮,并持续搅拌,促使水分逐步蒸发,最终浓缩结晶成型。这种工艺最大程度地留存了甘蔗中的部分非糖类物质,例如矿物质,并且在加工过程中生成了色素,所以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红褐色以及独特的风味。

白糖是红糖进一步精炼加工的产物。在红糖的基础上,白糖需要历经更多诸如提纯、脱色、结晶等繁杂工艺,去除其中所有的杂质与色素,最终得到纯度极高的蔗糖。因此,白糖呈现出纯净的白色,口感也更为纯粹单一。

2

营养差异

红糖中含有相对更多的矿物质与维生素,正因如此,不少人觉得红糖比白糖更益于健康。以 100 克为例进行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 2009 年(第 2 版/第一册)》

红糖的矿物质含量确实更为突出,红糖比白糖营养更丰富也是客观事实。但这种“更多”的营养,在实际饮食中所起的作用几乎微乎其微。

以铁元素为例,女性每日需要 18 毫克的铁,倘若完全依靠红糖来满足这一需求,需要摄入:18 毫克 (每日需求) ÷2.2 毫克/100 克(红糖含铁量)≈818 克。

这意味着,为了达成补铁目标,一天得吃掉将近 1.6 斤的红糖,这显然是无法实现且极度有害健康的。所以,红糖的矿物质含量看似稍高,但实际意义不大。

3

核心成分

不管是红糖还是白糖,它们的核心成分均为蔗糖。红糖的糖含量在 83%以上,等级越高的红糖,糖分含量越高。

而白糖的糖含量则高达 99%以上,这意味着,无论选择哪种色泽的糖,摄入的绝大部分都是蔗糖。

蔗糖属于双糖,进入人体后会迅速分解为葡萄糖与果糖。葡萄糖是身体主要的能量供给来源,但如果摄入过量,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

虽然红糖中含有少量微量元素,但这些微量元素并不能显著减缓血糖的上升速度。因此,从控制血糖的角度来讲,红糖和白糖并无本质区别,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例如糖尿病患者,都应当尽量避免或者严格限制摄入。

02

关于红糖存在哪些认知误区?

长期以来,红糖被赋予了诸多“神奇”的功效,特别是在传统观念里,它被看作是女性的“专属滋补品”。然而,这些广泛流传的说法,大多缺乏科学依据。

▼红糖能补血?

红糖的铁含量虽说比白糖高,但每 100 克仅含 2.2 毫克非血红素铁,其吸收率极低,通常低于 10%,并且容易受到膳食中其他成分(如植酸、草酸、多酚)的干扰而进一步降低。

相比之下,同等重量的猪肝含铁 23.2 毫克,且吸收率更高。依靠红糖补铁不仅效率低下,还会摄入大量空热量,增加肥胖风险。虽说比白糖的铁含量高,但在补铁效果显著的食物面前,其含量微不足道。

▼红糖热量更低?

每 100 克红糖含 389 千卡热量,白糖为 400 千卡——二者热量几乎相差无几。两者主要成分都是蔗糖,每克提供 4 千卡热量。不管是红糖还是白糖,过量摄入都会致使热量过剩。

▼红糖能缓解痛经?

“痛经时喝红糖水”是众多女性的习惯,喝完红糖水后,部分女性确实会感觉疼痛有所减轻。但这并非红糖的“独特功效”,一部分可能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另一部分可能与温度有关,这种效果和喝一杯热水、热茶或者用暖宝宝敷在腹部是相似的。

对于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引发的痛经,红糖水更是毫无作用,应及时就医诊治。

▼红糖更天然、更健康?

红糖的深色源于其在加工过程中保留的糖蜜和色素,这与它的热量高低并无关联。

人们常常将“天然”与“健康”划等号,认为未经深度精炼的食物必定更健康。然而,在糖的范畴内,这种逻辑并非完全成立。红糖虽然保留了甘蔗中的一些微量成分,但其核心依旧是蔗糖,它对血糖的影响以及能量供给与白糖并无本质差别。

03

如何科学吃糖?

在选择糖的时候,不应仅仅着眼于其颜色或者是否“天然”,更为关键的是要关注其主要成分以及总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每日糖分摄入量控制在 50 克以内,最好在 25 克以内。

1

要削减添加糖的摄入

尽量减少或者避免饮用含糖饮品;少吃糖果、糕点、饼干、甜点等高糖零食;在烹饪过程中,减少糖的使用量,或者尝试用天然甜味(如少量水果)来替代。

2

要学会识别隐形糖

养成查看食品配料表的习惯,配料表是按照原料添加量从多到少排列的,排名越靠前,通常添加量就越多。

除了“糖”、“白砂糖”、“蔗糖”等常见名称外,还要留意以下“隐形糖”的别称: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玉米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浓缩果汁、蜂蜜、枫糖浆、焦糖、糊精、麦芽糊精等。

另外,查看营养成分表,如果没有特别标注糖含量,也可以看看碳水化合物(糖属于碳水化合物)的总含量,同类型的食物,尽量挑选碳水化合物或糖含量低的。

资料 | 央视新闻

编辑 | 李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