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真的想问:下巴凸起的小颗粒,到底是什么呀?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7-25 14:42:35

可能有人照镜子的时候,会发现下巴有不少小颗粒,凑近看的时候,甚至能诱发密集恐惧症。也有人是洗脸、托腮的时候,用手感觉到的,抑或是化妆时发现这些小颗粒不容易遮住,粉底都要用得更厚。

很多人烦恼和疑惑,这些小颗粒到底是什么呀?为什么会长这些小颗粒呢?如何分辨自己的小颗粒属于哪种情况?该怎么应对缓解?今天,我们来一一展开来讨论。

01

为什么下巴会长小颗粒? 

其实,这些小颗粒并非从小就存在,而是随着年龄增长,进入青春期后才逐渐显现的。

根源在于毛囊皮脂腺的改变,特别是皮脂腺的变化。

皮脂腺被大家俗称为“油腺”,它是皮肤“产油”的器官。产生的皮脂顺着毛囊排出到皮肤表面,是维持皮肤屏障功能的关键成分,其中包含角鲨烯以及部分脂肪酸。此外,皮脂还是天然的润滑物质,能减少皮肤间的摩擦损伤,降低体内水分散失,甚至降低感染的几率。

由于皮脂腺作用重大,人体体表几乎都分布着皮脂腺,其中上半身分布最为密集,涵盖头面部和胸背部。全身皮肤中,只有指(趾)甲、手掌和脚底没有皮脂腺。

毛囊皮脂腺结构

皮脂腺的数量在整个人生中大致保持稳定,不过其体积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大,尤其是在青春期阶段。这主要是因为,皮脂腺受到一个关键因素的影响——雄激素。

雄激素不但会促使皮脂腺细胞增殖,还会加速皮脂生成。如此一来,人进入青春期和成年后,皮脂腺会愈发活跃,皮肤也就更容易出油。等到了中老年时期,皮脂腺会逐渐衰老,皮肤也会变得干燥。

实际上,不只是下巴,下唇周边、上唇周边、鼻头、额头等部位,也都容易长出小颗粒。多数时候,这些小颗粒只是普通的毛囊皮脂腺,只是相较于其他部位,显得稍微突出、膨大一些,近距离观察能发现,但在社交距离下基本看不出来。

另外,不少人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即前面提到的脂质微丝,也可称作皮脂丝。皮脂丝的出现,是因为皮脂分泌过多,在毛囊内堆积,未能完全排出到毛囊外,再加上死皮细胞、灰尘等物质混合,就容易导致毛囊扩张,形成肉眼可见的小颗粒、小点。

脂质微丝

02

如何确定下巴小颗粒的性质?

那么,怎样确定下巴的小颗粒究竟是正常的毛囊皮脂腺还是脂质微丝呢?

我们整理了一个表格,能直观地帮助大家区分。

正常毛囊皮脂腺和脂质微丝的鉴别要点

要是两种情况都存在,那就是同时兼具,这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见。

03

改善下巴颗粒

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要想合理应对,首先要明确具体问题。

▼如果是普通的毛囊皮脂腺

这种情况建议不要过度干预,也不必过度焦虑。

毕竟,这是正常的皮肤结构,无需额外处理,不能将其视为病态或异常。况且,目前也没有可靠的治疗手段。

更重要的是要接纳它,与之和谐共处。要知道,这些毛囊皮脂腺结构不会引发瘙痒、疼痛等不适感,也不会发展成痘痘(痤疮)、毛囊炎等问题,在社交距离下,别人也很难察觉。

日常只需做好正常清洁即可,比如每天洗两次脸,根据需要使用洗面奶。

如果确实希望皮肤更加光滑细腻,可按需使用粉底液等遮瑕产品。

另外,如果因其他问题(如痤疮、毛孔粗大)在服用异维A酸,那么它对改善膨大的毛囊皮脂腺也有一定帮助,因为异维A酸能缩小皮脂腺体积,抑制皮脂腺产油。

不过,如果仅仅因为下巴的这些颗粒就服用异维A酸,就有些得不偿失了。这是因为异维A酸存在安全隐患,例如通常会导致皮肤干燥和口唇干燥,还可能升高血脂、损伤肝脏(即便小剂量服用风险也较小),服用期间必须严格避孕。

▼如果是脂质微丝

首先要有合理的预期——我们无法彻底清除皮脂微丝。不过,通过一些护肤步骤能让它们数量减少、体积变小。

方法1:去角质

如果皮肤状态稳定,不属于敏感肌,那么可以偶尔使用磨砂膏,它能清除皮肤表面的死皮细胞。使用时,先将下巴等重点部位打湿,然后在局部小范围涂抹磨砂膏,以打圈的方式轻轻按摩,时间不超过30秒,最后用清水洗净,避免有残留。

方法2:水杨酸

水杨酸对溶解皮脂和角质(死皮细胞)有较好的效果,可以选择含有水杨酸的洗面奶,也可使用水杨酸棉片或者软膏,甚至可以找医生进行刷酸治疗。

由于水杨酸可能刺激皮肤,使用时,要先进行试用,确定没有引起皮肤发红、起皮、瘙痒、刺痛等反应后,再常规局部使用,以“疏通”毛囊。

方法3:A醇

这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也是“功效型护肤品”中常用的成分,能有效改善毛囊堵塞问题。不过A醇也可能刺激皮肤,使用时需先试用,必要时逐步建立耐受。

除了上述可行的方法外,还有一些不建议做的行为,比如:

1

过度清洁

比如忍不住频繁洗脸,或者使用皂基清洁产品(如香皂等),这样容易破坏皮肤屏障,引发敏感肌、皮肤干燥和紧绷等问题。

2

抠挤

容易损伤毛囊皮脂腺,导致皮肤红肿发炎、色素沉着等问题。

总之,下巴上的这些小颗粒通常不是什么严重问题,它们可能是皮脂腺在雄激素作用下活跃的表现(正常的毛囊皮脂腺),也可能是皮脂与角质的混合产物(脂质微丝),或者是两者的共同作用,无需过度担忧。

资料 | 科普中国

编辑 | 李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