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是与死神赛跑的“前锋”,每分每秒都是关键。掌握基础急救知识,不仅能守护家人健康,更能在危急时刻为他人争取生的希望。小编将带您通过“急救车上的故事”,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了解窒息、心脏骤停、外伤出血和食物中毒等常见急症的应对要点,学习如何把握黄金救援时机。
7月7日,急救中心黄培兰和陆超急救小组在元江路某段非机动车道接诊了夜骑受伤的李女士。当天,她特地选择晚上出来骑车锻炼,经过该路段时碰到一个满载回收废品的骑三轮车的老大爷,本以为小心一点能顺利超过他,结果大爷因废品体积庞大没看到,把她连人带车碰倒摔伤了……经过急救人员的检查,李女士脊柱受伤比较严重,稍作处理后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 和李女士相比,陈先生的“运动麻烦”更是出乎意料。7月18日晚,34岁的陈先生想着很久没有运动了,于是在没开空调的客厅里练起了深蹲,跟着视频做完几组深蹲后汗如雨下,出现了双侧大腿前侧明显胀痛。他觉得可能肌肉拉伤便停止了运动。没想到,两天后双侧大腿前侧剧烈疼痛、肿胀,屈伸困难,7月21日出现了行走困难伴随有酱油色小便。急救医生检查后,初步判断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予以生命体征监测、补液等急救处理,快速送达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 夏季夜间运动 既能避开白天的酷暑, 又能释放压力, 但也需要注意安全防护。 ↓↓↓ 运动前:为自己“体检” 1.开展各项运动前都做好热身准备,不熬夜、不空腹、不酒后运动,不在疲劳状态下强行锻炼。 2.夜骑必备“三件套”:安全头盔、带有反光条的着装、车前灯。 3.提前检查出行所使用的车辆是否有异常,提前规划好行车或夜跑路线,优先选择熟悉且照明好的道路,避开正在施工的或路面坑洼多的路段,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运动中:身体警报灯亮起就“减速” 假如发生意外,一定要及时呼叫120并在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先开展自救。 运动结束后:切忌“一时爽” 1.大量出汗后,空调、电扇冷风不要对着身体直吹; 2.不建议立即饮用大量冰水或冰镇饮料,要先喝常温电解质饮料或温水,少量多次; 3.不要立即大量冷水洗澡,待出汗停止、心率恢复后再温水淋浴; 4.建议运动停止后做5分钟拉伸,给心脏一个“缓冲坡”。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