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博物馆 > 文章详情

特展细读丨来自丝绸之路上的三件国宝

转自:上海博物馆 2025-07-25 12:51:52

固原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曾是我国历代西北重镇之一,又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古代固原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发现于固原的北魏漆棺画、北周鎏金银壶、凸钉玻璃碗被称为固原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在上博东馆正在举办的“华彩六盘”特展中均有展示。其中鎏金银壶和凸钉玻璃碗两件充满异域风情的文物珍品更是跨越千里来到上海与观众们见面。本期,就让我们来一起详细了解一下这三件国宝级文物吧。

“华彩六盘”特展中同框的凸钉玻璃碗与鎏金银壶

鎏金银壶

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

1983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藏

鎏金银壶1983年出土于宁夏固原县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中,是波斯萨珊系金银器在我国的重大发现,其工艺水准与图案内容在世界现存萨珊金银器中都极为罕见。壶通高37.5厘米,腹径最大处为12.8厘米,重1.5公斤。长颈,鸭嘴状流。上腹细长,下腹鼓圆,单把,高圈足座,壶把两端铸两个兽头与壶身连接。壶把上方铸一深目高鼻戴盔帽的人头像,面向壶口。颈、腹、底座边缘相连处各饰联珠纹一周,壶腹下部用细线雕一周水波纹, 水波中有两只怪兽相向追逐一条鱼,鱼尾甩出水面。壶身腹部一周手工打押出三组男女相对人物图像。

鎏金银壶的装饰图像与纹饰,展现了古代希腊与波斯艺术的融合。银壶颈部的棱状凹槽样式与古希腊建筑中的廊柱相近,壶身装饰的联珠纹则是典型的波斯艺术装饰元素。壶身用立体浮雕的形式表现出三组青年男女人物形象,有的穿着希腊式长裙,有的披着披风,神态生动,希腊化风格明显。有研究者认为该画面表现的是古希腊“帕里斯裁判”和“特洛伊战争”故事:中间一组画面表现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将金苹果送给爱神阿芙洛狄忒;右侧一组画面表现帕里斯带着海伦将要登船离开;左侧一组画面表现特洛伊战争结束后,海伦与原来的丈夫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重归于好。

壶身图案细节图

壶身纹样展开图

这件萨珊风格的鎏金银壶,由中亚工匠制作而成,承载着希腊故事,装饰着波斯纹样,又通过丝路贸易传入固原地区,将欧亚大陆上的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和中华文明串联了起来。它以实实在在的器物形态,展现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融合的历史事实,也生动地反映出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物质贸易的桥梁,更是文化交流的纽带。

谁是李贤?

李贤,字贤和,其事迹见于《北史》《周书》。其家族为陇西望族,兄弟子侄多为西魏、北周统治集团中的显赫人物。其祖父辈镇守高平,始举家迁徙原州(今固原)。李贤本人历经北魏、西魏、北周三朝,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李贤作为统治集团成员,一生担任多种官职,或戎马征战,镇守一方,或统治地方,管理政务。从出土墓志与传世史料记载,可见李贤是北周时期极有影响力的人物。陕西西安隋代李静训墓墓主也是李氏后人,为李贤的重孙女,墓中出土了大量贵重精美的文物,也从侧面反映了李氏家族的显赫。

柱国河西公(李贤)墓铭

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

1983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藏

凸钉玻璃碗

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

1983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藏

凸钉玻璃碗同样于1983年出土于李贤夫妇合葬墓中。高8厘米,口径9.5厘米,直口,矮圈足。内壁光洁,外壁有分化层,呈金黄色,饰以凸起的圆形装饰两周,上下错位排列,圆形为不规则形,上层分布八个,下层分布六个,凸起的圆形表面为凹球面,一个凹球面就是一个凹透镜,透过其中一个凹球面就可以看到对面的三个凹球面。整器碧绿色,透明,内含小气泡,分布均匀。

“华彩六盘”特展中的凸钉玻璃碗

经科学检测,玻璃成分为钠钙。它是波斯帝国萨珊王朝时的制品,属伊朗高原上萨珊玻璃系。在玻璃器上装饰凸起的凹球面的工艺特征是使用烧吹技术制造,然后利用雕花技术进行腹部、底部凸饰及口缘的整形。这种工艺在帕提亚及萨珊王朝时期的伊朗高原上一度很流行。

李贤夫妇墓出土的玻璃碗体现了波斯萨珊玻璃器形和纹饰上的独特风格和精湛的磨琢工艺,是我国出土的萨珊玻璃的代表。极具意义的是这件碗完整无损,风化层少,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光泽色彩,在国内外实属罕见。该玻璃碗原料纯净,熔制水平较高,采用了冷加工的磨琢工艺,纹饰独特,是波斯萨珊玻璃的精品。

北魏漆棺画

“华彩六盘”特展中的北魏漆棺画图示

1981年出土于固原县西郊乡雷祖庙村北魏夫妻合葬墓中,现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近年又在该墓葬墓室南壁下部发现了铭文砖,根据铭文内容可知,男性墓主是北魏使持节、镇西将军、高平镇督大将冯始公,其埋葬时间约为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489年)七月中旬。漆画绘制于男性棺具之上,保存面积占棺具表面的2/3以上,漆棺盖板、前挡及左右侧板大部分漆画尚存,清晰可见,精美无比,乃北朝画迹的重大发现,也是同期高水平的绘画作品。

棺盖局部细节

棺盖上绘制东王父、西王母及天河等图像,边缘以忍冬纹装饰,其间点缀飞鸟。前档描绘墓主宴饮场景画面。左右侧板画面分为上、中、下三栏,上栏绘有多个孝子故事场景,中栏绘制联珠龟背纹,下栏为狩猎图。漆棺画中的人物皆着鲜卑装,故尔在整个漆棺上笼罩着浓厚的鲜卑色彩,但中原文化的影响非常明显。固原北魏漆棺画的发现为北朝绘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材料,图像内容及装饰纹样呈现出传统题材与域外元素相融合的面貌。

在“华彩六盘”特展中,还展出了同墓出土的两件铜器。龟形铜灶巧妙地以具有祥瑞寓意的神龟为主体造型。龙首铜鐎斗是一种造型独特的炊煮器,长柄设计便于持握,三足下方可置火源,用于加热食物,在行军与日常生活中皆可使用。

龟形铜灶

北魏(公元386年—534年)

1981年宁夏固原县西郊乡雷祖庙村北魏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藏

龙首铜鐎斗

北魏(公元386年—534年)

1981年宁夏固原县西郊乡雷祖庙村北魏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藏

 展览自2025年7月9日起向公众免费开放,将持续至2025年11月17日。

特展导览

参观本次特展,您可以使用上海博物馆微信导览功能。

方式一:

长按右方二维码进入导览页面。

方式二:

关注上海博物馆公众号,点击菜单“GO上博-特展导览-华彩六盘”进入导览页面。

方式三:

扫描展厅内文物说明牌边的二维码,获得语音导览与介绍。

华彩六盘: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

The Spiraling Glory:Treasures From GuYuan,NingXia

2025.07.09-11.17

上海博物馆东馆(世纪大道1952号)

中国东方航空第二特展厅

Shanghai Museum East 

(No.1952 Century Avenue)

China Eastern Airlines Exhibiton Gallery 2

供稿丨教育部

学术支持丨青铜部

初审丨石维尘

终审丨汤世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