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12345热线,是检验城市治理温度的“晴雨表”。近日,在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有一桩非机动车乱停放投诉,从起初的“不满意”办成群众认可的“暖心实事”。
长白新村街道以党建引领下的“多格合一”工作机制为轴,依托党建联席会议平台,联动多方力量协同共治,不仅解开了安图医院门口困扰已久的“堵心结”,更探索出一条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的基层治理新路径,生动践行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殷殷嘱托。
“以前来医院,
门口这条人行道真是‘堵心路’,
自行车、电瓶车横七竖八,
走路得侧着身子过,
现在你看,多敞亮!”
家住附近的张阿姨
看着焕然一新的安图医院门口,
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这番变化的背后,
是长白新村街道历时两个多月,
由一通12345热线电话触发的
精细化治理行动。
今年4月,一则12345热线工单送到了长白新村街道。市民反映,位于延吉东路的安图医院门口,非机动车停放极为混乱,本就狭窄的人行道被挤占得仅能容一人通过。不仅如此,一些非法揽客的残疾车也在此聚集,严重影响行人通行和就医秩序。诉求很明确:希望拓宽人行道、加大管理力度、开放医院边门。
这其实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街道接到工单后,迅速采取了行动。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联合交警部门,对现场进行整治,引导车辆规范停放、教育警告非法揽客的残疾车、清理无人认领的“僵尸车”,并在就医高峰时段安排了特保人员定点固守。
然而,首次办结回访,结果却是“不满意”。这盆“冷水”并没有让街道干部气馁,反而激发了他们攻坚克难的决心。“群众不满意,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没做到位,方法还不够好。”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必须换位思考,以‘如我在办’的态度去刨根问底。”
为了搞清前因后果、找准症结根源,街道主动邀请反映问题的市民代表多番交流、诚恳沟通,过程中耐心倾听和坦诚交流。居民们不仅倒出了积压的“苦水”,也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想法。正是这次推心置腹的交流,让街道意识到,单纯的“堵”和“管”难以根治,必须进行系统性的“疏”和“治”。
面对这个涉及交通、市容、医院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典型“三跨”难题,单一部门的力量显然有限。长白新村街道决定将这个难题搬上党建联席会议的“圆桌”。
依托“党建引领,多格合一”的工作机制,由安图医院所属的第一网格牵头,一场联动多方的“协同共治”拉开序幕。街道社区管理办、综合执法队、交警部门、安图医院、共享单车企业代表以及网格员、居民区代表围坐在一起,共同为医院门口的交通环境“会诊开方”。
党建平台的作用立竿见影,原本看似难以协调的资源被有效整合起来——
经过两个多月的综合治理,安图医院门口的交通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当街道工作人员再次联系当初的投诉人时,电话那头传来的是真诚的感谢与认可。
从最初的投诉,到后来的整治,再到最终的满意,长白新村街道通过安图医院门口的交通治理案例,成功探索出了一套依托党建联席会议平台,推动多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这套机制将党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强大效能,实现了从“被动响应”群众诉求到“主动治理”发现问题、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的深刻转变。
文字 | 沈莹
图片 | 沈莹
编辑 | 奚宇轩 舒昕怡(实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